MBA: 經營學入門
緒論
首先翻開古籍<十八史略>, 有這麼一小段: 太宗嘗問侍臣, 創業守成孰難, 玄齡曰, 草昧之初, 群雄並起, 角力而後臣之, 創業難矣. 魏徵曰, 自古帝王莫不得之於艱難, 失之於安逸, 守成難矣. 上曰, 玄齡與吾共取天下, 出百死得一生, 故知創業之難, 徵與吾共安天下, 常恐驕奢生於富貴, 禍亂生於所忽, 故知守成之難, 然創業之難往矣, 守成之難, 方與諸公慎之.
這裡總結一句話: 創業維艱, 守成不易, 經營路上要謹慎!
一位前輩, 家境優裕, 臺灣大學農經學士, 也曾經受教於前總統李先生, 先人為他留下不少遺產, 人謙虛不善於營利事業, 但以創投方式加入商界, 掛董座名, 也提攜了不少後進, 有了幾年體驗, 告訴我說, 學經濟學不如學管理科學(Management), 學管理不如學經營學(Business-science), 前輩精通日文, 知道早期, 至少昭和時代, 日本還有”經營經濟學”這門學科, 幾十年前的台灣沒有, 現在也並沒有? 有啦, 進年來已發現新譯本的<管理經濟學>, 只是經濟理論多, 經營理念少.
關於”創投”, 與”投資銀行”, 不在此論述. 請上網考查.
經營學, 在日本早期多稱為經營經濟學(Betriebswirtschaftslehre), 因為源自德國而來的, 這門科學始見於二十世紀初的1916年, 或者更早就在德國啟用, 日本則於數年後, 東京商科大學教授增地庸治郎氏所著<經營經濟學緒論>面世, 在日本開始成為一門獨立的新的學問.
當然, 經營學不加經濟兩字, 講求的內容或有些不同, 但它還是有經濟學上的基本理念, 就是最少成本的經濟原則下, 循求最大利潤!
日本在二戰敗後的經濟崛起, 有很多人說是美國的保護下使然, 其實是日本本身的工業基礎還存在, 有的說這也是從甲午戰後, 從清廷的賠款建立工業基礎? 他們的經營理念也持續, 現在, 他們有自己所謂的日本經營學, 至於德國, 只看今日歐盟國家, 面對四豬(PIGS)的窘境, 在德國強有力的主導, 逐漸改善, 可以想見德意志的得意, 不是美國所能企及的.
四豬(PIGS)請上網查看
說到德國, 1980年代以前, 就有朋友常勸誘同事, 鼓勵要他們的孩子留學德國, 不論哲學, 科學, 音樂, 工藝或美術等等, 還記得1960年代, 台灣製造鋼纜的機器設備, 初期從日本引進, 後來更新由德國導入, 不但設備體積變小, 噪音大為降低, 產出的質與量, 遠優於日本設備所產出的產品, 可見德國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 德國也有德國自己的經濟學, 這是當然了.
這裡我引述<浪朝之巔>作者的一段話:
很多人講”日本製造”, 是品質的象徵, 它的汽車就是比美國車毛病少很多, 比日本製造品質更好的是德國製造….., 小至鑽頭, 電鋸條也是….
<浪朝之巔>, 2012年, 台灣博碩文化出版, 了解IT(Information Technologies)產業的發展史, 經營理念, 商業模式及人性的深層探索, 有很多值得參考的地方, 以次會有若干引用.
所以, 經營學來自德國, 但就MBA而言, 卻是以美國為主的產物, 然則, 我們就各取所長, 學習人家的優點, 也就是德美日的綜合理念! 當然也只有以本土的企業經營, 包括台商, 但是中小企業經營為主了. 經營科學在美國, 則多稱之為管理學, 也是有美國經營學, 從管理學也可以窺見美國企業經營的樣貌, 但也不要忽略, 美國還是有國際級超大型企業縮減規模甚至倒閉的事實!
管理學伴隨的總是控制, 經營學伴隨的 則多是理念, 一種商業哲學.
經營學, 特別是管理學的產生, 主要都是從資本主義的發展而來, 當然也有其他以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制度的方式而產生的經濟模式, 其經營與管理理念, 自然大異其趣, 如果是在中國大陸經營事業, 就得另自深入了解, 就不在此討論它. 經營學和管理學¸ 可以是兩回事, 也可以是一回事, 這裡是經營學為主軸, 兼談管理學的MBA.
MBA, 字面上一般以管理碩士稱之, 但發展至今, 它的內容變成可多可少, 可以廣及經濟學層面, 也可簡約只談產銷人發財(生產銷售人力研發財務). 但MBA的養成理念也有進步, 特別有是要求通才教育, 所以不能免的, 必須略涉經營哲學, 或理念, 還有法律, 組織, 甚至國際公約, 例如WTO等等.
關於MBA, 請上網查看, WTO請上: 經濟部網站, 有很完整的資料.
經營學很重要的基本工具: 簿記, 簿記源自十六世紀就有的, 但一直到1912
年才納為經營管理體系內, 尤其是工業組織不可或缺的一個部門, 初期是以因應
工業成本的計算, 如今, 會計學已經是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一門專業知識.
德國的經營經濟學裡, 他們有經營者會計學((Managerial Accounting), 說簿
記也好¸ 說會計也好, 不外就是要精打細算, 例如(1)原價計算, (2)販賣計算,
(3)使用價值, 不過使用價值, 往往不是會計帳簿上看得到, 而是存在於CEO經
營者的腦海, 憑他的判斷, 看他的理念等等而定. 這個觀念是百年前的觀念, 但
可以有新的思考?
即使是入門, 也要開始懂得作一些計算, 但不就會計學特別做功課, 這需要
各別的自我進修. 本課程的作業, 除了也請上網外, 盡量使用office電腦軟體, 將
有助於內容的完整與完美. (至少有簿記的知識也就可以)
談MBA, 論經營學, 就必須從<資本主義>認識說起, 請上網查看”甚麼是資
本主義”, 會有概略的了解: 資本主義相等於自由主義, 這是重點, 也是起點.
資本主義去掉主義兩字, 只談資本, 從經營實務, 談的標的其實是商品, 包
括產品的生產, 及產品的分配, 如今所謂通路吧! 從而產生的商業買賣, 以及借貸, 僱傭等等社會關係, 但以一個概念式來說明, 即資本家, 或者說是企業家, 是就資本從事(商品 --- 貨幣 --- 商品)的流轉, 而最終的目的還是(貨幣 --- 商品 --- 貨幣)的模式在運作, 最終的貨幣稱之為貨幣的”增值”. 換言之, 就是資本的增值, 這時就特別要借重會計學的原理原則來計算來精算了. 資本的增值, 或者也可以又叫它是資本的流動吧.
這裡, 做一個小結語, 從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下, 產生的經營觀念:
這裡的”意思”, 或者也就是意志吧?
資本主義, 從百年來的發展, 造就集團企業的形成, 它特別影響一國經濟成
長的指標(GDP), 還有, 不管同不同意, 也已走向國家與國家之間經濟對打的情勢, 甚至有所謂國防經濟, 即國防與經濟結合的經濟戰, 例如軍事裝備或太空發展, 遠遠已超過商品的原始意義! 當然, 這不適合在此討論, 也不是能力所及, 因為它往往涉及政治操作的問題.
經營學, 要與經濟學相談, 是有原因的, 但也只是一個很簡單的理由, 如上所說, 就是以最少成本獲得最大利益, 這個所謂經濟原則為出發點, 至於經濟學裡所談貨幣, 貿易, 就業, 利息或GDP等等問題, 再說吧, 最多也只談一些些, 不敢太涉及, 如果在實務上碰到了, 請咨詢您的顧問?
在網路上, 有關資本主義的項目裡, 也提及經濟學的開宗明義, 說均衡在於供給與需求一致時達到, 問題是, 這個世界千百年來, 從來也沒有過所謂的均衡? 也不可能? 然則, 經營學要牽涉到經濟學, 其實是反面思考所謂一切條件不變, 一切條件不變? 沒有這回事啦! 能夠少數條件不變, 經濟就很安定了.
經營學談的是企業經營與管理, 當然還是與經濟學(主要指經濟事象, 事件或事象.)脫不了關係, 諸如管理思想的發展, 人力資源論等等, 然則甚麼是企業?
1890年, 馬歇爾在他的<經濟學原理>中, 首先將企業管理做為組織要素, 並導入經濟學體系內, 因為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 生產集中和壟斷, 使生產越來越趨向規模化, 標準化, 而冀求如何在企業內有效地爭取最大利益, 從而當然也因此引起勞資雙方的衝突產生, 然後才發展出一門系統性的管理理論, 即我們現代所謂的管理科學, 但真正發展成一套管理理論的人, 應該是美國人泰勒, 他的管理科學理念, 一直以來, 佔有支配地位, 他被尊稱為科學管理之父.
除了德國與日本自己的經營學之外, 從美國發展出來的MBA, 相信大約是奠基於泰勒1909年的<科學管理>之後.
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 企業將生產集中與壟斷 ,生產規模化, 標準化, 其目的在求利潤最大化, 然而生產要素的集中, 導致資本家與工人的衝突加劇, 資本家追求利潤, 工人則要求提高工資, 這在經濟學上, 叫做生產收益的分配.
泰勒在其<科學官理>, 揭櫫一個理念, 他要求勞資雙方都不要把盈餘的分配太著意, 而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增加盈餘來, 盈餘的增加來自提高每一單位勞動力的產量, 因此, 他把謀求工作效率作為科學管理的基礎, 建立以科學的方法, 代替過去工人的經驗方法, 使工人的操作標準化, 這包括標準化工具, 機器設備, 材料及標準化作業環境.
泰勒的科學管理, 還有另一特點, 是他的”差別工資制”, 也就是刺激性報酬制度, 他的助手甘特, 幫他設計出”任務和獎金制度”, 另外, 甘特也發展出泰勒所建立的計劃與控制技術, 創造出一種生產計劃進度表, 藉以提高工作效率.
泰勒既然以規模化, 批量化, 和標準化生產為條件, 那麼, 就要有很大的市場為前提, 從這一點來看, 顯然並不見得完全很適合中小企業型態的生產事業, 不過他的理念, 以科學的管理與薪酬相結合, 倒是值得所有經營者學習的所在.
泰勒<科學管理>以後, 有新的經營管理觀念發展出來, 稍後續談.
一路敘述到這裡, 已經進入經營學, 或者說是進入MBA的領域, 於此, 回頭再補充關於前面提到的資本流動, 分為基本的三大類來探討:
生產手段
勞動力
(資本以貨幣為實體來表現, 貨幣plus貨幣, 即資本增值.)
以現代的說法, 第一類就是工業, 也就是製造業之類, 第二類就是商業, 也
就是一般的買賣業之類 ,第三類就是金融業, 包括銀行, 票券等等. 另外, 服務業則是近二三十來才比較明顯比較廣泛發展起來的, 它的經營形態又有不同的面貌, 談經營談管理, 自然有不同的理路吧.
企業資本的流動, 就是一國經濟的成長所在, GDP不在經營學論述, 但要了解GDP的要義, 簡單的說, 它是一國經濟的指標, 包括一國製造業的生產總值, 在台灣, 這個經濟指標靠的是幾個大廠, 包括公營與民營事業, 中小企業在GDP的比率本來也是很高, 但外移太多了, 當然要銷減它的份量, 也因此失業率高, 尤其是薪資”倒退嚕”, 正是所謂情有可”源”的? 這樣評述也許太簡略了, 但以我個人頭腦簡單的直覺就是這樣!
GDP有關的內容, 請查看網路介紹, 及經濟部網站查看台灣與各國的GDP.
談過資本流動, 提到GDP, 了解一下亞當-斯密的<國富論>, 認識前人對財富增長的想法與做法?
亞當-斯密(1723 – 1790), 在他的<國富論>裡指出, 勞動創造財富, 勞動創造價值, 是他的中心思想, 是集西方歷代以來經濟學說思想之大成, 即經濟自由主義, 這自由主義, 成就西方許多國家進入豐裕富足的社會, <國富論>指出, 分工生產, 相互交換, 能夠迅速增加財富, 又認為, 勞動創造財富, 勞動的人數越多, 效率越高, 財富增加的越快, 還有, 分工和勞動都取決於資本, 國富在於資本.
資本來源在那裡? 源於節省, 源於儲蓄, <國富論>的訴求, 簡單而樸實, 卻是永恆的真理, 可以源遠流長. 總之, 為甚麼能夠財富增長, 在他看來, 冥冥之中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操作經濟, 使經濟有序的, 迅速的增長, 這看不見的手, 就是讓經濟自由. 經濟自由, 就是讓每個人不斷的努力, 為自己所能支配的資本找到最有利的途徑, 斯密<國富論>當中, 描繪出這樣的一個”經濟人”, 經濟人的行為不需要干預, 經濟人有自己的動力和能力去某取自己最大的利益, 這就是自由經濟的內涵.
<國富論>至今200年, 它給我們一個認知, 從自由主義促進財富, 但還是有條件的, 這條件以現代的觀點來看很簡單, 那就是具備完善有效率的制度與環境下的經濟自由, 才可能促進經濟增長. 完善與有效率, 應該是政府為主的若干規範, 如法律, 當然, 道德還是最重要的. 關於政府的機能和企業的經營道德, 後續再談.
回到甚麼是企業, 這個問題.
企業是一些利益不同的個人群體組成的, 成為一個系統, 一個社會系統, 在意見, 願望和思想等等充分而廣泛協力的組織, 有合作的意願, 共同目標和訊息連繫, 然後, 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 是二十世紀初所揭示的, 泰勒科學管理時代的驅動力, 但關於利潤化這一點, 到了1940年代, 有學者認為, 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是一種謬誤, 企業的目的, 應該是創造顧客.
所謂創造顧客, 就是企業生產出顧客所需要的商品或勞務, 以企業的創新, 使消費者成為自己的顧客. 杜拉克說, 企業是由甚麼決定的? 在他看來, 企業是由顧客決定的. 企業的基本職能有兩項, 市場推銷與生產創新.
關於”彼德 - 杜拉克”, 請上網查看.
利潤最大化往往會犧牲顧客, 或者說是消費者的利益, 利潤不是企業生存的原因, 而是企業在市場推銷, 創新和生產率方面取得成就的結果. 利潤當然重要, 它是正常開支的來源, 擴大再生產的基礎, 也是經營風險的報酬, 所以創造顧客是總目標, 利潤則是次要目標. 杜拉克又說, 企業的目的和任務, 必須轉化為目標實施管理, 他的名著<管理的實踐>裡, 為了實現總體目標, 他要求 :
國富在於資本, 資本在於流動, 資本流動, 在我的想像中, 它似乎就是經濟
學家馬克斯的<資本論>著作裡, 即第二卷論述的<資本的再生產>.(另外有第一卷<資本的生產>, 第三卷<資本的分配>). <資本論>告訴我們, 資本累積必然引起經濟危機(指生產過剩), 還揭示了金融業擴張將加劇經濟危機. 在”市場經濟”下, 經濟危機是不可避免的, 要有穩定的貨幣發行, 維持物價穩定……, 經營企業的資本, 自然與這裡所談的資本, 不能相提並論, 但當您遇到許多經濟事件或現像時, 如金融事件, 企業倒閉, 勞工運動等等問題時, 會想要了解為甚麼有這種事? 有興趣的朋友, 也可以上網進一步認識馬克斯<資本論>.
這裡附註一下: ”市場經濟”, 也就是自由市場經濟, 簡單的說, 市場經濟最大的特點, 是生產者根據消費者購買選擇, 以從事生產的安排, 這樣就能保證以有限的資源產生最大效用, 以分配到消費者手裡. (上網查看”市場經濟”)
資本擴張, 總是每一個企業的願望, 誰不想把生意越做越大, 但談<資本論>太深奧了, 比較務實的說法是, 規模經濟的掌握才是重點, 但是, 卻也是有困難點, 逐步探討之.
台灣的工商界在歲末多有尾牙的飲宴, 有某一家印刷公司大手筆, 既有演唱會, 還有得抽大獎, 連餐飲業也能大張旗鼓辦尾牙, 令人羨慕不已, 台灣過去五十年來, 即使是大型企業, 有興也有亡, 有的重整成功有的失敗, 有的被併, 有的併人家的, 經營者的經營哲學或者說經營理念¸ 還是很重要的.
關於公司重整, 與企業併購, 請參考有關公司法及重整實務方面的書刊, 有比較專業而深入的介紹, <浪潮之巔>也有很多更是寫實可以參考的實例.
這裡提到印刷業, 因為它需要大量的紙張, 讓我想起多年前的台灣紙業.
從前, 如果您有中年以上的朋友, 一定用過白光品牌的衛生紙, 柔軟好用, 決不遜於現在的, 號稱是處女紙漿製造的衛生紙. 處女紙漿製造衛生紙, 是天下第一浪費資源的事, 不過這是題外話, 也沒有惡意毀謗的意思. 這裡要提的是五隻紙老虎, 指的是五家大型紙業經銷商, 它分佈在台灣北中南.
之所以稱為紙老虎, 因為它不只經銷一家大紙廠的紙張, 也經銷其他大廠家的不同紙品(紙有很多分類), 紙老虎是因為它行銷通路廣, 這當然是產銷分工的經濟作法, 其結果, 小廠家不說(不在紙老虎眼裡), 即使大廠, 也不免受制於紙老虎, 套一句經濟學家的用語”買方壟斷”可以比擬, 現在有個大型印刷企業興起, 它會向紙老虎進貨嗎? 不會了吧, 它會直接向造紙廠進貨, 甚至自行進口才是正辦, 光是紙的差價, 就足夠支付薪資, 獎金等等而有餘, 這是我的猜測, 您說, 它能不大賺特賺嗎! 當然, 這當中的前提, 是市場經濟體制下, 印刷廠規模經濟才能賺大錢的一則範例.
“規模經濟”,請您上網查看.
服兵役時第一次接觸到電晶體, 說一個電晶體的功能, 相當或多於四個真空管的收音機, 不多年後第一次接觸到IC晶片, 說一小片晶片(指甲大小), 包含數百千個電晶體, 再不多幾年後, 第一次接觸到晶圓片, 一張晶圓片可有數萬千個晶體, 然後, 好像開始的晶圓片是5吋的, 接著有10吋, 12吋, 目前有更大片尺吋的了.
IC, 這個產品的半導體, 它的發明者, 一生潦倒, 它的後繼者, 富可敵國? 潦倒是因為還沒能技術突破, 因為材料的問題, 技術問題, 或機器設備等等問題吧, 但是要富可敵國, 是因為看出它的前景, 集合眾多其他的科學技術, 和不斷改善的管理方法, 不過半導體產業, 有富可敵國的大廠, 也有小巧的晶片廠, 因為各有市場, 這也是解釋規模經濟的各別想法,
企業, 不一定是要半導體或類似的這種高科技產業, 也有專業只從事電子零件, 如電阻電容電晶體之類, 也能使股票上市, 但是, 不論企業規模大小, 人的集合, 或者說是道同志合, 才是事業成立的首要條件吧?
不只半導體產業, 還有造紙業, 食品業, 還有其它更多的企業, 都要使用大量的水資源, 也製造很多的污水, 像早期的RCA公司, 它所造成的遺害至今仍無解, 這裡所要說的是, 企業經營的道德, 不論經營的是大企業或小工坊, 賺錢之餘, 不一定要佈施, 卻決不能遺害. 害處不止製造業, 金融業的危害, 甚至國家不當發行鈔票, 更足以影響人民生計, 當然, 政府不是製造業, 卻也能製造禍害, 小至於小館子, 或者水污油污, 或者噪音等等, 也都是公害.
談規模經濟或不經濟, 個人的感受是, 它往往流於事後諸葛亮的見解, 每個人創業時, 事前自然會千算萬算, 當然希望以有限資本做最大營運, 但是, 規模要擴大了, 或者變小了, 甚或退出市場, 總還是難於預料的. 相信大多數的人使用過電腦, 從5吋軟磁碟片, 不久後變成3寸硬磁片, 再不久後隨身碟出現, 隨身碟從若干kb, 發展到若干mb, 若干gb, 這當中的改變, 不知幾家歡樂幾家愁, 有的企業被淘汰, 有的乘機興起, 意思就是說, 企業規模的經濟與否, 事實上是難於事前衡量.
從磁片, 不由得回顧到電腦的世界. 依稀還記得, 用打孔機打卡片, 然後送到機器裡演譯, 不多久後, 改用打字機輸入, 也不再使用卡片了, 而是出來了長長的一串紙條, 再不多久, 忽然Apple2出現了, 然後Winlow95, 97, XP, 等等, 等等的, 然後PDA出現了, 很花錢, 但是滿好玩的, 然後, 平版電腦的普及, 更好玩, 也更花錢了, 這裡要說的是, 這個歷程中, 反觀半導體產業還是屹立, 電腦業則是逐漸面臨困境, 上下游的發展並不一致.
不說與IC有關連的產業, 說一點花邊的, 有福州來台灣住台北萬華的老師父, 他很擅長裁製女性的內衣(bras-siere), 他沒讀過甚麼書, 思想有點積蓄後希望從訂製的小家庭店成為小工房, 從事小型量產, 那年頭還沒有黛安紛出來, 也還沒有所謂的”金的品質銀的價格”的廣告詞(內衣廠商的廣告辭), 他的子女並不贊成, 不贊成的原因只是, 男人家搞這行已夠糗了, 還搞甚麼工房, 再說, 當時的年紀也已不夠他施展了. 創業與行別, 年齡, 以及當時社會觀念會有影響.
有一位先生攜妻帶女, 展轉從香港來到台灣, 開了小店, 幫人縫製旗袍營生, 栽培子女長大成人, 而後隨孩子移民長居美國.
他是滿族後代, 日本佔領東北時, 受日本教育, 後來往日本京都大學念書, 回東北後正想有大展宏圖的機會, 卻逢國共內戰, 一番顛波才到了香港, 在調景領渡日, 當學徒學製旗袍, 太太不識字, 學作花扣之類的手藝, 數年後才到台灣. 他真是個大男人, 身高體壯, 但他其實不是很精於縫衣服, 手工不夠精緻, 遠不如他請的年輕師父, 但他很善於量尺寸, 他口才又好, 請了兩位師父幫他創了業, 其中一位還是啞師父, 他選開店的地方是台北西門町, 那時的西門町, 燈紅酒綠熱鬧非凡, 歡場女子特別多, 造就他立業步入富裕的生活, 他逢年過節都到淡水河邊遠祭先人, 跪拜祖先在天之靈, 他也曾經以副教授的資格在專科學校開國服課程, 大概也是教育界開了先河的吧? 出國後, 他的店讓了店裡的師父經營, 就大不如前了!
這個故事, 不只是在談一個人的艱苦歷程, 而是創業維艱守成不易的一面, 這其中當然有不得不的因素, 雖然書讀得再多再好, 有時就是無用武之地, 但能夠面對環境才是勇者, 這裡, 想說的是創業, 有時候是時來運轉, 原就沒甚麼經營學的問題須得考量, 但是, 這並非要聽天由命, 學習還是很重要的, 而人的意志仍然是最關鍵的!
長年以來, 曾到處參觀, 從北到南有造船廠, 火車庫(火車回轉操作的地方), 造紙, 煉油場, 磚窯, 製藥廠, 紡織, 印染, 織造, 米粉工廠, 貢丸店, 洗衣舖, 還有, 看人家造橋修馬路, 也是學問在其中, 至於風花雪月的地方也是有可看之處, 法國紅燈戶, 日本歌舞伎, 還有北投, 華西街總是聚滿人潮, 難道就沒有經濟意義嗎? 它們的存在, 也可以說是文化財的最現實範本!
我的想法是, 講經營學不必太嚴束, 任何行業, 不管您認為高尚或低賤, 就經濟生活面看, 都值得觀察, 就看人的心態, 經營事業也要經營內心.
其次, 談到經營的實務面, 常被忽略的一事, 認為守法就好, 問題是你守法人家不守法, 甚至你最親近的伙伴, 也會背叛你. 當然, 如果你是個經營者不守法, 屬下也很難守法, 除非他急流勇退. 曾經認識一位青年, 他有會計師資格, 在一家科技公司任財務主管, 企業CEO讓他負責與某研究機構的研究案, 簡單的說, 案子有假戲真作之疑, 費用支出就有問題了, 他辭去工作, 這當然因為他不想將來有一天事發, 丟掉會計師資格, 事件本身也並非他想像的嚴重, 但可想見的, 這CEO經營與行事的風格了.
過去, 許多年前, 發生過假出口真退稅的案子, 轟動一時, 也常被大學企管系做為個案討論的例子, 據了解, 老板是好人, 可是屬下鬼計多端, 在那個年代, 老板並沒有因此被關進牢, 款則當然被罰了不少. 出口退稅的時代, 還有農產品加工業, 用的是糖精退的是糖稅, 巧乎, 這兩例都養小三, 前一個小三, 港都舞女, 有幫夫運, 後者小三, 秘書也, 卻無助益, 這是題外話.
這裡再插一段花邊: 阿芸者, 蘇州女伶也, 超永公海蘭察, 平臺灣還, 為脫籍栔之去, 寵以專房, 公性暴粗, 縱嗜欲, 芸婉曲陳諫, 多所保全, 公子安祿尤不檢, 芸能裁抑之, 公歿之日, 芸不哭泣, 獨絮絮向安祿規勸, 語以功臣子孫不易為, 貴家子弟不易守, 安祿甚感其言, 是夕¸ 芸投環殉矣.
花邊人物阿芸, 應該是臺灣人了, 所以為例, 因為小三節烈, 一向少見, 為財, 倒是平常, 然則, 錢財取之有道, 福庇也, 取之不德, 禍偪乎.
近年來, 企業因品質問題, 污染問題, 交通收費問題等等, 也引起社會大眾的嚴重觀切, 結果, 有時, 幾乎都是他們的中高層主管負擔責任, 經營者呢, 似乎有”勢”無恐, 反而可置身事外, 因此, 也難免讓百姓對政府的不滿. 這種經營者的經營學, 遠超過我們要談的範圍了.
又例如政府拆屋事件, 政府雖然敗訴, 百姓也不見得就會有甚麼好處? 很奇怪的是, 種種經濟案件, 包括拆屋, 都沒有任何經濟學家出來解說或分析一下其中的利弊得失, 經濟學不是在經世濟民的嗎?
談到政府在與經濟有關的政策或措施, 您會覺得失望, 但這不是我們的專利, 古今中外都是如此這般, 另外¸ 老爺們和大企業家, 言論不當, 往往傷了像我之尋常百姓, <說苑>有云: 口者關也, 舌者機也, 出言不當, 駟馬不能追也; 口者關也, 舌者兵也, 出言不當, 反自傷也.
在一篇”國家機構為甚麼膨脹和低效率”的文章裡, 作者戈登-塔絡克指出, 雖然市場經濟本身並不完美, 但較公共部門有效率得多, 官僚的行為沒有利潤做為指標可考核評價, 而監督部門處理的成本又太高, 這樣, 官潦比企業經理擁有更多的不受制約的權力, 導致了官僚機構的低效率.
在一個民主國家裡, 擁有最後決定權的是選民, 為甚麼官僚主義現象的增長損害了選民的利益, 而選民仍然消極地接受這種現象呢? 問題出在作為委託人的國會,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艾倫-梅爾澤警語.
戈登 – 塔洛克, 艾倫 – 梅爾澤, 請上網查看.
1967年, 塔洛克發表了”尋租理論”, 簡單的說, 政治尋租就是, 投票人, 尤其是其中的利益團體, 以各種合法或非法努力, 如游說, 行賄等, 促使政府幫助建立自己的特殊地位, 以獲得高額利潤. 他引述美國現代著名的經濟學家梅爾澤的話寫出: 在我們現代國家中, 公共行動費用的分散性和其利益分配的集中性, 是國家作用膨脹的主要原因之一.
書中有一幅速寫, 文字是: 增廟添和尚是現代國家的一種普遍現像.
換一下話題談守法, 經營者理當有些法律知識, 但先從道德說起.
近些年來, MBA課程也增添了”企業道德”的訴求, 例如”誠信”. 誠信兩字從字面上解釋, 誠實誠懇, 信實信任. MBA有特別的詮釋, 請上網查”誠信”.
老家新竹產米粉, 從來就是純米造的, 近年來有添加玉米的, 添了玉米粉自然得加上別的材料, 尤其是化工添加物, 才能成細絲條等等效果, 但是包裝標示也還使用米粉, 有沒有牽涉法律, 是另一回事, 價錢就該便宜很多, 不然就是誠信有問題. 現在還好仍有人供應純米粉, 不過, 告訴各位, 我不大吃用乾米粉炒或煮的, 而一定吃濕米粉炒的(即俗稱的炊粉), 但要一早到市場買才有呃!
不久前看到兩本書, 台灣出版的”善惡經濟學”, 和大陸出版的”經濟增長的道德意義”, 及其他相關或類似的書不少, 都是翻譯本, 也都是四五百頁大部頭的書, 內容豐富也太複雜. 善惡是道德問題, 誠信則既是道德也是法律.
民法第148條第二項: 權利之行使, 不得違反公共利益, 或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 行使權利履行義務, 應依誠實及信用方法.
誠信原則是民法的一個基本原則, 它是道德的法律化, 反映了人類社會經濟的基本要求, 誠信法律原則功能的發揮離不開其道德基礎.
一位前輩, 他年青時在煤礦當礦工, 後來接手經營, 當起老闆, 數十年的煤礦經營, 也小投資別的行業, 餐敘中他說, 經商場合酒肉朋友少交, 但有兩種朋友不可少, 一是會計師, 一是律師. 律師和會計師, 是為了咨詢, 把他們當顧問, 像現在已有公司的財務主管具有會計師資格, 法務室主管也有高考律師及格的. 當然不是各公司都要這兩師, 但如有兩師護法, 雖不能說是添翼, 至少在公司的權益, 當能確保.
談法律時就常聽說<六法全書>, 把法律概括為六法? 有人說是士農工商法? 依我看六十法都不止, 但也只要認識基本關念.
法律適用原則:
程序法與實體法, 例如民事訴訟法是程序法, 民法則是實體法, 必先合乎程序才能談實體法律問題.
法律上所謂程序法和實體法, 凡是涉及法律事件, 包括稅務, 請先程序上依法, 再談實質上的法律規範, 例如報稅, 要在規定期限前辦理申報, 過了期申報, 就得被罰, 說務訴訟也是必須期限前提出, 否則不用訴訟了.
經營事業, 常涉及的法律有民法之外, 如, 公司法, 票據法, 保險法, 海商法等, 依職能各別的說, 你的營業人員會要了解有關”公平交易法”, 商標法”, 如果有專利, 就是”商標法”, “智慧財產權法”, 如果有進出口, 就是”信用狀統一慣例”, 你的財務會計人員必須熟悉簡稱的”所得稅法”, ”查帳準則”, 或“商業會計法”等等, 你的總務人事人員, 要清礎”勞基法”, “健保法規”等等, 如果與大陸往來, 那麼, 兩岸事務有關法規等等, 不能不知.
談法律, 容我在此提一件經歷, 某大公司股東提供2,000萬元支援公司因重整所需的部份資金, 後來公司土地廠房被銀行提出拍賣, 一般以為銀行有抵押權, 得優先分配債權, 上述2,000萬元被排除不得分配, 我就幫這位股東寫狀, 依公司法第312條, 適用破產法第97條, 再引用海商法第24條, 獲法院以優先於銀行抵押權而全額並加利息分配, 後來公司數位留守職工也優先獲得資遣費.
公司重整, 在多年前還不是被充分了解, 尤其法律的規範才二十餘條文, 十分簡略, 參考日本的重整法律就有三百條? 談公司重整, 其實也是談公司再造, 了解法律立法意旨, 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經營者不一定法條皆悉, 但基本法令不能忽略, 尤其不要跟法律打賭.
說打賭, 經營企業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一種賭注, 甚至是身家命運的賭注, 事業從小規模經營變成大公司有之, 大公司變成小店, 或只好退出市場的, 也所在多的是, 所以經營企業是賭博, 而且還不只是賭博, 這裡, 先介紹”博弈理論”, 之後¸ 我們將導入經營哲學的領域, 看看古賢者怎麼說.
小學的時候, 放了寒暑假, 就不免加入賭局玩天九, 尤其是過年的時候, 賭博真的可以讓人廢寢忘食, 好在我天性保守, 一直都沒有被迷入, 但那種異於常態的期望心理, 大概要問心理學家才能瞭然?
經濟學有從人性和心理面切入, 以探討經濟實相, 有興趣者, 請閱讀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康納曼博士所寫的的書<快思與慢想>.
1994年, 兩位美國籍教授和一位德籍經濟學家, 因博奕理論的始建, 共同獲得諾貝爾獎金, 博奕理論, 不只以小博大, 也是以大博更大.
市場如牌局, 經濟人的行為決策, 不僅只是出於自身條件的考慮, 也是出於競爭對手可能行為的估算. 博奕理論, 有一類是合作博奕, 雙方達成協議, 也正如經濟學講的一種均衡: 合作均衡. 台灣的加油站, 很難想像它們不走這種模式? 其次是另一種為非合作博奕.
經濟人行為或最大化效用的行為, 往往是沒有合作的各自追求自身利益的行為, 所以分析非合作博奕在實務上比較有實際意義.
先回到賭博實境, 除了你自己手中持有的牌, 你還一定會要猜想對手可能持有甚麼牌, 對手一或二或三四, 思緒會更複雜, 隨著賭況發展, 會有推測上的調整, 有時如所測, 有時則失算, 在賭博場合, 口袋裡錢多的人顯得會比較從容, 否則, 往往比較急燥, 贏了錢喜形於色, 輸了錢就面露失望之態, 總是沉不住氣的樣子.
諾貝獎得來不易, 他們的理論當然不只如此, 他們有所謂”囚犯困境”, 有所謂的”博奕樹”等等的導論工具, 當然這種諾貝爾級的博奕理論, 不是那末容易進入殿堂, 卻也不見得要深入, 不鼓勵為體驗而涉入賭局, 前輩有交待, 有100萬元身家(古早的百萬是富翁也), 只能玩一萬元, 即使為了應酬, 切記!
博奕理論, 有時也被導入策略領域, 企業經營, 一如賭局, 一定程度上帶有情況不明下, 虛張聲勢, 投石問路, 聲東擊西等等不一而足的做法, 但博奕理論的最終要義是, 不在對抗, 而是希望達成雙贏! 博奕理論有專門書籍可參考.
賭性, 其實也是一種本能, 但是程度因人而異, 從賭性回到前面幾次提到人的問題, 在經營企業, 決不是單一的個人所能為, 要有伙伴, 各種角色的人物, 即人力資源的問題.
廣州大學有位老師寫書, 說經濟學有太多讓人質疑的地方, 教人不要相信傳統的經濟學教科書, 我個人沒有科班經歷, 但從教科書之外的經濟學書籍, 卻是覺得很實際, 尤其在探討經營學時, 只可惜連日本人都不再用經營經濟學之名了, 這教科書課本外經濟學, 提供了一方理論: 人力資本論.
中國大陸的老師是很會質疑經濟學, 開放前有批評西方經濟學是庸俗的經濟學, 記得還有譏說”乘數理論”是笑話, 這又是題外話了.
人力資本論, 不是針對經營學的小case而來, 而是對一國經濟發展的要求而著作的, 但只要有一點他的概念, 於經營學領域, 不論知識或實用, 受益良多矣, 這是我的想法.
容我追想1958年吧, 我曾在台北市中正路1785號的一家公司當練習生, 有個同齡的同事, 他台北高商畢業, 當會計佐理, 他薪水800元, 我600元. 他有一張自己的辦公桌, 我只坐在外間的一只冷板凳, 看著門市, 當時房子是小了些, 工作是騎單車跑銀行, 稅捐處, 電力公司, 也跑工廠, 工廠在板橋埔漧, 有時隨前輩搭車北到基隆報關行或碼頭, 有時是造船廠投標, 南到苗栗錦水…..
我當年並不是應徵條件夠格的, 經理後來告訴我說, 他很喜歡我的自傳裡所表達的心思, 他還說欣賞我信封上寫的竹字(我從新竹應徵), 撇捺有致, 就破格錄用我, 大概也因此, 他後來親自教我珠算, 舊式七珠算盤, 加上二一得一, 三一三十一, 等等的口訣, 後來讓我學英文打字, 再後來讓我從私塾吳石仙老師讀古文觀止, 老師是當時台灣省政府參事, 也兼東吳大學教授, 從老師, 也才在文筆上有比較好的基礎, 也非常有助於後來在各種書刊上的自我進修, 這是我平凡人生不平凡的一站. 我想說的是自助人助, 乃生存之道.
七珠算盤改良成五珠算盤, 在還沒有電算機的時代, 不但珠算教育得以普及,從經濟面看, 它也是很賺錢的產品, 得之於創意吧? 又如打字機, 不只是創意, 也是從行銷建立了文字輸入的技術規範. 我一直不了解, 但後來才知道打字機上的按鍵, 英文字母為甚麼是QWERT…….的排列組合, 而不是ABCDE….的順序排列, 但中文則按ㄅㄆㄇㄈ的方式排列? 不, 還有倚天的, 則是跟著拼音排列.
我從Apple2電腦時開始學中文輸入, 那時鍵盤還沒有ㄅㄆㄇㄈ, 是倚天輸入法, 幾十年來也還好, 中文輸入還有有倉頡法, 原創人免費提供著作權, 因此使用者可能最多? 也就是中文輸入法有多種, 不像英文輸入法的全世界一致.
英文輸入法原來也並不是一致的, 而是商戰後的一統!
交待一下原址中正路的位置, 幾經變異, 現在是台北車站旁, 已被併為天成飯店的位置之內吧, 現在路名忠孝西路, 從前跟中山北路一樣的是三線道, 詩意的, 還記得那時, 以中山北路為界, 經常是東邊飄雨西邊晴.
1960年服兵役在訓練中心, 認識福利社賣鋼筆眼鏡之類的小攤老闆, 過沒幾年, 他怎麼忽然變成一家電子公司的大富豪, 也當了一屆民意代表, 不知道是不是想借政治挽回經濟, 但好像並沒因此讓企業穩固, 不久後忽然兵敗如山倒, 煙消雲散了, 從刊物上報導, [曾有讚頌他很能花錢花時間進修MBA, 店倒了之後, 不再有關他的新聞了. 這裡, 提供建議的是, 老闆用功¸ 也不忘讓員工進修, 尤其是您的幹部.
電子業的發展, 很大一部份受到半導體的推陳出新而在變, 因應不及當然被淘汰, 如今的電腦業亦復如此.
回到人力資源, 對於資本主義下的經濟市場發展, 人力等同資本, 然則好的人才難求, 是當然的, 半導體大家長的張先生, 您何憂何愁? 從沒聽說您辦個教育部門, 只知道您資助藝文活動? 話說人力資本指的是個人具有的才幹, 知識, 技能和資歷. 一部份是生而有之, 一部份來至於歷練, 對人力投資, 也是為了收益, 這是經過經濟學家的實際研究所得結論, 舒爾茲的統計, 採用收益率法則算出人力的教育投資, 它對美國1929-1957年間的經濟成長的貢獻, 比例高達33%. 這個結論得到後來學者的認證, 舒氏的人力資本論, 是經世濟民的一門學問, 縮小一些, 只要有這麼一些理念放在個體經濟經營者的範疇, 也同樣是值得信賴的. 企業需要不同面向的人才, 教育投資是必要的, 企業提供的教育訓練之外, 當然個別的自我進修更重要.
人力等同資本, 也就說是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
人力即勞動力, 基於雇用關係, 長期而穩定的提供勞力, 但並不隨產量的變動而變動而增減人力, 就像機器設備一般, 不論產量多或少, 機器固定, 不是隨時就增減的, 這裡不是把人當機器, 只是經濟學上等同之意, 勞動力也可以稱之為準固定資本, 機器要保養, 人則需要教養, 人力資本的意思在此.
人力的投資, 包括健康, 醫療, 衛生, 也包括教育, 也就是職場教育等等, 這是企業成長所必需, 也是員工成長所必需. 另外, 管理學上, 有所謂分層負責, 對工作任務的負責, 在經營學裡, 分層負責, 則還包含倫理道德, 以及法律上的分層負責.
經濟學的研究與人的心理敢受, 心理需要和社會的交換行為聯系起來, 是經濟學的一大進步. 亞伯拉罕-馬斯洛, 是美國心理家和科學家, 他在1943年出版的<人類動機的理論>中¸揭示了人的五種需要層次論:
自我
實現的需要 滿足率 10%
受人尊重的需要 滿足率 40%
社 會 交 換 的 需 要 滿足率 50%
安 全 的 需 要 滿足率 70%
生 理 的 需 要 滿足率 85%
馬斯洛的研究, 以及後來的學者對人的需要做深入研究, 為如何管理職工, 並提高積極性, 責任感有了理論的依據.
1960年, 有一位曾經是麻省理工學院等名校任教的道格拉斯-麥格雷戈, 發表<企業的人性面>的著作, 他認為, 傳統的管理理論對人的行為管理存在許多不正確的假設, 這種錯誤的假設, 他稱之為X理論:
麥格雷戈認為, 可以針對X理論做不同而積極的假設, 并稱為Y理論:
1981年, 日裔美國管理學家威廉-大內, 他提出<Z理論>, 反映了日本管理制
度的特色, 他的基本想法:
又要借古人的話: 聖人用人, 猶匠之用木, 取其所長, 棄其所短(十八史略),
然後用人也要用自己, 這裡引<素書–太公望>之言與同修們共勉, 於人力的論題, 也告一段落.
絕嗜禁慾, 所以除累; 抑非損惡, 所以禳過; 貶酒闕色, 所以無污;
避嫌遠疑, 所以不悟; 博學切問, 所以廣知; 高行微言, 所以修身;
恭謙儉約, 所以自守; 深計遠慮, 所以不窮; 侵仁友直, 所以扶顛;
近恕篤行, 所以接人; 任材使能, 所以濟務; 癉惡斥讒, 所以止亂;
推古驗今, 所以不惑; 先撥後渡, 所以應卒; 設變致權, 所以能結;
括囊順會, 所以無咎; 橛橛梗梗, 所以立功; 孜孜淑淑, 所以保終.
產銷人發財, 人力的問題就此打住, 財務是其次最實際需要面對的項目.
鳥為食亡, 人為財死, 有時只是責備人的話語, 說, 過得去就好, 為甚麼死要錢, 既是感嘆, 也是同情. 電視每天播日劇”暴坊將軍”, 沒有一齣不是為財, 當然有正反面, 在此, 我們不必宣染不義之財, 只談經營企業的理財吧!
曾經有日本學者, 研究他自己日本國經濟的大躍進, 就日本的經營與美國的經營特性做比較:
日本的特徵 美國的特徵
經營理念 重視市場站有率 重視R O I管理
經營策略 關連多角化經營 非關聯多角化經營
管理主導 社內重役為中心 社外重役比率大
組織結構 職能別 事業部組織
經營資源 人資源重視 財務資源重視
生產技術 產品開發
註: 1. ROI(Return on Investment),資本利益率:
利益/資本(投資) = 營業額/資本(投資) X 利益/營業額
2. 重役: 公司董事監察人等
當然, 事隔多年後的現在, 應該有若干的差異, 島國性經濟與大陸性國家經濟到底還是有條件上的不同, 這個基本認知是必要的, 再就財務而言, 日本企業的財務資源, 與金融市場有密切的關係(銀行及証券市場), 台灣的現狀, 尤其是企業集團, 似也覆製, 沒甚麼差別? (德國企業與銀行間的財務關係也是很密切, 德國銀行體系, 控有約一百大企業大部份的股東選擇權. )
“股東選擇權”的意涵, 請上網察看. (股東改成員工, 就是員工選擇權?)
日本有一位上也一郎先生在他的<經營法則>列舉:
這裡選頭與尾說一下, 先就”忽略財務”, 容抒發個人的感觸.
郭老板的重量級愛將, 因收受賄款而震怒, 其實他應該自悔, 或者他不知道, 而沒有給伙伴上經營學, 這也是忽略財務. 古人蘇東波說了, 不可一日無重臣, 不可一日有權臣.
採購也有所謂的採購學, 從廣義言之, 外包工作或工程之類, 都涉及財務運作, 放賬收賬, 材料物料的取捨都是. 郭董的經營, 他當然知道法律的要求, 比如與上下游的業務往來, 所產生的法律關係, 又比如專利權也是, 然而對內則往往大有不及的地方, 企業多有員工服務規章以規範員工行為, 但如果對中高階幹部, 沒有分階層做進一步的規範(前述分層負責), 就很容易助長養成驕奢, 甚至貪污的行為, 是以幹部的成長或墮落, 董座攸關也.
其次, “黑字倒閉”又是怎麼一回事?
平常白紙黑字, 都在講的是以為有個憑據, 在會計賬目上自然也是一樣, 更是要白紙黑字為憑, 企業為甚麼會倒閉? 黑字在賬目上的意思是盈利, 是賺錢的意思, 有時候是紅字, 是虧錢, 表示虧損, 反而不一定就倒閉, 當然, 虧多了, 虧久了也非倒閉不可.
倒閉不是退出市場, 倒閉反而有時是, 想退也退不出市場, Why? 財務出問題不可收拾了, 簡單的說, 入不敷出, 貨幣運動出錯了. 首先, 黑字講的是營收看起來是正常, 而且賬面上結算也還是有賺錢, 但這個錢的量, 不足以支應債務, 如應付款項, 應付銀行本金或利息, 最重要的還應付不了工資等等, 但為甚麼不足以支應這些看起來只是日常經費支出, 我猜測:
於情於理於法, 這樣的企業, 會黑字倒閉, 最終, 當然還是CEO的責任, 不
過實務上, 黑字倒閉的案例不多, 很少人在資金短絀下還能撐下去, 然後等關門.
黑字倒閉, 用最簡單的說法, 就是因為現金流量不足, 在<浪潮之顛>裡有幾個案
例, 末後作介紹. 這裡先提供一份”財務會計概念聲明書”, 供作參考:
財務報表之要素有兩種不同的類別, 包括其中一類的三個, 及另一類的七個, 本聲明書定義十個相互關連的要素, 這些要素與衡量一企業之績效及地位具有直接關係:
上述的報表之兩種要素, 以下列方式表示:
藉雙式分錄, 即借貸法則的方法, 與應計基礎, 將合乎要素定義的項目納入而成財務報表.
從上述, 報表之二要素, 會計保表做為財勿管理的工具時, 應提供下列基本報告表:(日報, 週報, 月報, 季報, 或年報, 視需要而定.)
依上述(a)的要素, 此表的製作, 必須符合:
“期初餘額 + 本期增額–本期減額 = 期末餘額”的完整, 而且
是並列的報表, 不可只有”期末餘額”的保表.
1) 損益平估算表 2) 收支平衡預算表
3) 融資運用平衡表 4) 投資回收平衡表
5) 其它與投入產出有關之平衡表
這份說明書有點法律文字的味道, 對沒有學過會計的朋友, 可能比較吃力, 就當作為了增加一頁篇幅, 但是, 後面提的主要報表¸必須說明之, 才有個交待, 所以, 至少您得先有簿記的知識?
一企業於一個經營期間後, 期間可以是按月, 按季, 或半年, 一年是必要的, 於最終日為止的一份, 貨幣流動的效果顯示出來, 左方列資產, 右方列負債及資本, 左右兩方必須相等.
就一企業的立場, 負債也表示為外來資本, 資本才是自己的, 原有的, 資產負債有增減的過程, 所以影響資本的增減, 但資本這個科目, 其數額在賬目上必須是原資本額, 不能直接表達增減後的數額, 因為資本額是依法註冊登記的數字, 所以資產負債表上的資本項下, 又會分列為資本, 本期損益, 累計盈虧等等科目, 這幾個科目相加或減後的數額, 表示最終日的資本實額.
這份報表, 跟隨資產負債表, 也按月, 或按年所作的計算表, 但它表現的是開始至終了日的一個期間的數據, 例如從一月一日到三月三十一日, 不同於資產負債表上以最終日期如三月三十一日來顯示.
如果是買賣業, 損益表上的主題只有買與賣, 在會計學上, 買入為成本, 賣為營收, 營收減成本就是毛利, 然後減營業費用, 就是盈利; 如果是製造業, 就得多一項成本計算書, 小企業的計算書並列在損益表內, 大型製造業才分列出計算書.
如果有資產負債表一份日期是2013/12/31, 一份是2014/12/31, 是兩個年度的會計報表, 用後表減前表的數字, 所以餘額不一定是正餘, 也可能是負餘, 前提是兩表的科目必須相同, 科目的使用一致.流量表可以本期與前季或上半年作比較.
流量表是藉兩個年度期間的, 貨幣運動(經營學的說法)的結果, 這個結果用白話說, 就是貨幣量的增減, 或者簡言之, 前從那裡來, 往那裡去的作用是也. 流量表的期間不一定要等一年, 半年或季都可以.
股東權益, 指的就是包括資本, 本期損益, 累積盈虧等等, 它的作用, 在了解經營一段時間後的資本狀況, 也就是之前說的貨幣plus(或minas), 資本增殖或降殖的用意啦! (殖值可通用)
在財務管理學領域, 經常會聽說: 會計報告提供的數據, 往往是”落後指標”.
落後指標是財務資訊的落後, 不說沒電腦作業的歲月, 即使是如今電腦猖狂的時代, 會計報表最快也得營業結束後數日, 才能產生, 這是理所當然, 不然¸能怎麼辦? 怎麼辦? 估算, 或預算的產生, 以彌補不足吧? 這就是各位的功課!
其次是比較實務問題, 經商必定要和銀行打交道, 銀行對於融資方面, 除了進口開信用狀, 大部份都會由融資的條件並不是那麼通融, 要求適合的抵押品, 但在此建議, 會計報表盡量完善, 如果是託外記帳的報表, 可信度不足.
關於財務管理, 如有牽涉境外的財務操作, 非我所熟習, 歉不在此論, 請自行上網瞭解, 如有實際上的需要, 可與銀行或專業者接洽, 這裡另外要涉入的, 關於貿易與貨幣, 這在經濟學上是大題目, 在經營上只要淺略的常識, 因為很多企業多有進出口業務, 了解一點貿易原理和貨幣如匯率變動等等是必要的.
念中學時, 國文老師解釋, 說”貿易”, 就是以物易物, 這太簡略了, 貿易不只以物易物, 甚至已不再是以物易物, 而是:貨幣商品貨幣pluse的流動過程, 這當中的貨幣, 就不一定是自己國家的貨幣, 而多是國與國不同的貨幣, 因為幣值不同, 才有匯兌, 有匯兌就有匯率的問題產生, 這也是金融業的主要業務之一. (關貨幣與貿易, 有貨幣銀行學, 金融事業, 進出口貿易實務等等書刊, 可資自我進修.)
貿易的形成, 從較早期, 是”比較利益”的說法發展出來, 二十世紀後半以來, 就不止是如此而已, 我有的你沒有, 你有的我沒有, 買賣就會形成, 你的品質較好, 我進口, 反之¸ 我的品質較好, 我出口, 或者供需不平衡, 就尋求進口或出口, 所有的這些, 一言以蔽之, 貨幣plus為目的而已,
講貨幣(Money), 其實重點在匯率, 這當然還與貿易有關, 講一點經濟學上的說法.
1944年, 布雷頓森林會議, 建立以美元與黃金掛勾, 各國貨幣與美元採固定會率制, 1973年, 以美元為中心的金融體系崩潰, 廢除了固定匯率制, 世界重新回到浮動匯率的時代.
記得青年時, 讀的貨幣銀行學裡¸ 1英磅兌4美元? 2013年1英磅兌1.64美元, 也依稀記得曾經1美元兌台幣15元, 2013年1美元兌約30台幣? 其實美國自身, 美元與黃金的比率, 也有變化, 雖然變多少不太清礎.
購買力平價理論, 是說一國貨幣可以換得多少他國貨幣, 或者也可以說, 一國貨幣可以購買他多少貨幣, 的貨幣匯率理論. 經濟學家卡塞爾, 以兩種通貨的內部購買力之商, 來確定一國貨幣與他國貨幣的比價, 以此為基礎確立全世界貨幣匯率:
S = Pa/Pb S代表兩國貨幣匯率, Pa, Pb代表A,B兩國物價水準.
這裡只約略的提示匯率的最初原理, 並不再深入引論, 但近一二十年來, 學者專家和機構, 使用購買力平價理論作為各國核算國民生產總額(GDP)的基礎.
貿易, 尤其是國際間貿易, 除了匯率影響之外, 對外多牽涉到國際公約, 對內也要遵守法律的規範, 尤其品質方面的要求, 另外, 兩岸商業往來也是, 例如ECFA等等, 也須特別注意, 可以向海基會及網站查詢.
貨幣, 就是MONEY, 就是錢, 太庸俗了, 翻譯為貨幣, 真是神來之筆.
貨幣也稱通貨, 有所謂通貨膨脹, 就是貨幣被灌了水, 它不是增值, 而是減
值的意思, 它是相對於物價而言, 其實, 我覺得, 它是相對於黃金而論.
念經濟系的朋友, 必讀凱恩斯的理論, 尤其是他的<就業理論>, 不過它太深
奧了, 這裡只說, 凱恩斯主張政府增加貨幣來增加財財政之出, 和降低利率, 這樣, 可以發生”乘數”效用以增加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
實證結果, 這個乘數理論的推展, 沒有行得通¸ 並不如預期的效果, 怪不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學者嗤之以鼻, 說它庸俗.
早在十八世紀, 就有經濟學家提出他們的觀點說, 在短期內, 貨幣發行量過多, 將引起物價上漲, 雖然帶來利潤和工資的增加, 因而刺激投資和消費, 國民產值也增加, 但在長期內, 貨幣流通量過多, 將導致物價上漲再上漲…,
在經濟市場中, 甚麼東西最重要, 當然是錢, 是貨幣.
1976年的經濟學諾貝爾獎得主彌爾頓-弗里德曼, 他很早就擔心政府濫用貨幣權力造成失誤, 寄望政府要有力限制和監督發行貨幣. 1971年美國宣佈暫停外國中央銀行以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 宣告了以美元為標準的固定匯率制度的破產, 弗里德曼的想法被證實是對的.
Money, 稱貨幣為名詞很貼切, 稱通貨成動詞就不妙了, 因為通貨會流竄, 物價就不穩定, 不過物價要穩定, 當然不止是通貨流通的問題, 匯率或利率等等也是悠關, 還有政治安定, 這些於吾人經營事業, 無寧是更重要的, 但不是我們所能論理的了.
談到這裡, 可以說是人財兩得了, 既談了人力, 也觸及理財的入門知識.接下來想談的是, 只要有貿易, 或者說是進出口業務吧, 生意作久做大了, 自然的就想國際化, 或自然而然的走向國際化, 國際化當然要了解一些國際私法, 公法, WTO, Exfa等等, 以及風土人情之類的事, 亦即實務面的經驗, 但就經營學層面, 還是回向經濟學提供給我們的理念, 一個不簡單的概念, 很有意思, 也很實在的道理: 壟斷競爭理論.
瓊-羅賓遜和張伯倫, 提出現實世界存在的既不是完全自由競爭, 也不是完全壟斷, 而是壟斷與競爭並存的所謂不完全競爭或壟斷競爭.
瓊-羅賓遜認為有許多因素會使市場的競爭不完全:
這些特性, 使得幾乎每種產品都帶有某種壟斷性, 但還不構成對商品市場完
全控制和操縱. 張伯倫則概括為產品的差別構成某種性質的壟斷.
“完全競爭是神話, 完全壟斷是迷信, 現實的經濟世界處在竟爭與壟斷的兩極之間”. 借此片言, 您就能分析台灣的經濟面, 有那些產品, 或那些服務, 既競爭又壟斷了.
經營學, 或者美式的說法: 管理學, 或者比較經典的語法: MBA, 不論如何表達, 套一句最通俗的話就是: 生意經. 談生意經, 以個人的閱歷到底有限, 想另循途徑, 從古籍中找新思.
有外國學者很欣賞日本人的小規模經營, 也贊賞農人在一畝地的生產量兩倍於亞洲其他國家, 但日本人更喜歡將中國的舊籍變成新思維, “貞觀之治”似乎是經營者必修的功課.
唐太宗說, 以銅為鏡, 可以正衣冠, 以古為鏡, 可以知興衰,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日本皇朝史略>寫道: 英傑之士, 廣求讜言, 務決壅蔽, 故言路日開, 賢才日進, 昏庸之主, 聰明自恃, 惡聞其過, 故言路日塞, 姦邪日進, 此治亂之我由生也. (也是貞觀思想)
光緒三十四年出的書”經濟學”, 作者陳家瓚, 他說: 日本經濟學之現狀, 雖為未完全發達之科學, 然言其進化之蹟, 則有令人瞿然驚者........., 民國初年, 有劉廣京的<經世文篇>說, 今時最宜亟講者, 經濟掌故之學, 經濟有補實用, 掌故有資文獻, 無經濟之才, 則書盡空言, 無掌故之才, 則後將何述, 高冠褒衣, 臨陣頌經, 操術則是, 而致用則非也.這也是談經營學的出發點!
從我還是練習生到後來在其它企業, 看過多家日商公司, 它們的入口處牆壁上, 總會掛上一塊橫匾, 寫著有關勵志, 或格言銘句等等, 據老闆解釋說, 那是表達一個公司的經營理念或信念, 有時也表達生意人的誠信態度, 日本人特有的文化吧? 這誠信二字, 也是法律之始也.
台北紀伊國屋書店裡, 曾看到過此類小書冊, 它不是供書法同好之用, 是給商社, 特別是經營者. 但在這裡不想匾言匾語, 太小器了, 再從古籍說起.
相傳范蠡, 幫越王勾踐復國後, 帶著西施不告(不向越王勾踐辭職)而別, 到遠地營商後來致富, 它寫過一封信給文種: 吾聞天有四時, 春生冬伐, 人有盛衰, 泰終必否, 知進退存亡, 而不失其正, 惟賢人乎, 蠡雖不才, 明知進退, 高鳥已飛, 良躬將藏, 狡兔已盡, 良犬就烹, 夫越王為人, 長頚鳥啄, 鷹視狼步, 可與共患難, 而不可共處樂, 可與履危, 不可與安, 子若不去, 將害子明矣.
文種後來真的被越王殺了, 反過來說, 也有好主子, 碰到壞部屬, 貪得無厭,這裡要提的是, 後人假借范蠡的名, 寫了一篇”陶朱公理財十二則十二戒”, 相傳范蠡就是陶朱公, 全文如下:
陶朱公理財十二則十二戒
這篇十二則十二戒,見於一家頗有規模的大型批發商店, 高掛在老闆座位後方, 一寸見方小隸書書寫的, 經營者曾是台灣師範大學英文系畢業, 常引進西文有關Sales新知, 自修也訓練他的高幹, 據說, 他的國文遠不如英文水準, 請了老學究教漢文(文言文)? 聽說後來把店讓給子弟兵經營, 轉投資當合作社理事長去了.
十二則與十二戒, 語意並不一定相接的, 而且有幾句的意思也不是很清礎, 應該是有些錯訛之處, 但也無從考證修改了, 不過大致了解它就可以. 其中, 第1能識人, 第7能用人, 這最不容易, 就不只是”人力資本論”可解決. 然則, 接下來的功課, 務必請費點心思讀它, 就當它是古典經營哲學的內涵. 有本書鼓勵商人也應讀些古文, 以下<商道>很適合, 也是商人必讀的古籍.
商 道
傳曰: 以貧求富, 農不如工, 工不如末. 蓋末業者, 貧之資也, 為末不得富,
誠一之不幸至也, 為富不累巨萬, 未知其術也, 知術不能用, 學之不精也.
商之為道, 貿遷有無, 資給民用, 治生之計大, 用智之地廣, 其術深奧, 不可不學也, 故考之以三擇, 審之以三經, 而精其術.
不知其移, 故皆知我所以富之形, 而莫知吾所以富之情, 知之之道在於
學, 夫可不勤乎.
夫一人之身而備萬姓之求, 商之業也, 所求不一, 時用不齊, 風土之所異,
喜好亦異, 儲而欲完, 則易腐敗, 不儲則難應急, 況物價貴賤, 變動無常, 取捨失機, 損亡亦至, 紛紜之勞, 大異於農工畫一之守.
大廈廣室, 好衣美食, 妻妾奉侍於內, 婢奴使令於前, 窮乏得於我, 頤指唯
諾, 皆人之所欲也, 破壁不足防風, 弊衣不足蔽肌,妻弩訴饑寒, 朋友責借貸, 皆人之所惡也.
雖然, 破壁蔽衣, 所以得富之本, 美食豔妾, 所以失富之時, 惡得之之道, 欲
失之之道, 富之不可得也. 夫四時之序, 代天之道也, 陵谷之變移, 地之道也, 榮枯之易處, 人之道也, 富無經業, 貨無常主, 天下非少強也, 有時革命, 況乎匹夫編戶之民乎.
( 一) 習勞, 商之道也:
(二) 習之為道:
1. 智者, 得失之機也.
2. 力者, 運致之具也.
3. 習者, 情性之變也, 轉昏為明, 轉惰為勤, 習之為道, 夫大乎哉.
(三) 今彼任夫, 負重致遠, 終日不疲, 習力所致也, 文吏夙焦神, 不至昏耋, 習智所致也.
1. 故居富不忘貧, 勇保富之道也, 居貧不怠勤, 不永居貧之道也. 人知
其然, 不能行其所然, 為厭勞耳. 昔者晉陶侃, 旦夕運移百甓, 人問其故, 曰, 吾欲復中原, 吾習勞.
2. 夫, 人之處世, 誰無所勞乎, 或勞其智, 或勞其力, 勞智役人, 勞力
役於人.
第四 使 令
股之君人者, 各以所能令於天下, 或以德或以智, 若法若權, 其揆則一, 效
亦不同.
斯三者, 古賢之所行, 而其弊也復如此, 夫德者盡人心, 智者能盡人事, 法
者盡人力, 故能兼三者則令行之, 猶水之就下矣. 故使人之道, 聖賢所難, 不可不察也.
夫含氣之類, 咸願得其志, 少壯而奉仕, 老大而欲為家, 重僮僕之志也, 導
其願, 抑其驕, 成其材能, 期其老成, 主夫之道也.
第五 教 養
大抵商之弊風, 唯利是視, 茍非卑吝錢, 必驕傲簡禮, 其於父子兄弟之間,亦皆無不在力者, 夫人之欲富, 原為安養父母, 依利間天倫, 非本末顛倒乎, 弊風一盛, 傳習難變其極, 必放僻邪侈, 獨罪破家. 鄙言曰, 父勞子逸, 孫為乞丐, 不知教養之弊也.
故先以孝弟, 次以忠信, 服勞以固其心智, 商術以知其務, 而後講禮之宜庶人者, 順而守之, 風俗謹厚, 庶無破家之子弟.
且夫農工之務者, 皆在於力作, 其趨力也或少矣, 商者以貿易收十一, 趨利之尤者也, 故居四民之最下, 以末為民, 而又其利澤之及人也, 有大於農工, 今天下之商, 財累巨萬者, 不知幾千人, 家僮數百人, 仰衣食者, 不可勝也, 其平生之所會集, 豈可無尊卑之序乎, 而觀其家禮, 則文飾僭偽, 無一知其義,者, 故衣服之美, 燕飯之盛, 雖越卿大夫, 遂無免為野人也.
第六 接 待
自身謂之己, 對己謂之人, 人來己往謂之接, 接之有禮謂之待, 待人之道,
亦有樞機乎哉.
不為悅, 久而行之, 所以為大業也.
商之為業, 待人為生計, 人愛則業盛, 人憎則業衰, 愛惜之所由來, 非無其
本, 今之商者, 習故俗無學術, 心吝志鄙, 好矜於財貨, 故其待人也, 陽下陰驕, 面譽腹毀, 厚有錢薄無錢, 行動便伶, 言語油滑, 反復無常, 征利之所在, 徒知侍有財, 不知侍吾有致財之道也.
第七 繼 業
(一) 繼業之本
1. 夫枝葉之繁茂, 則本跟之固也.
2. 流派之不竭, 則淵源之深也.
3. 世業之永傳, 則祖創之善也.
昔殷周之興, 以德建基, 秦據崤函而角力, 漢據成皋而鬥智, 奕世而長短, 有所由來. 孟子曰, 君子創業垂統, 為可繼, 善之謂也.
古之聖人, 後智力先德行者, 皆為之而已, 即世降道衰, 專任智力, 欲功業速成, 秦漢以來, 併天下者, 未嘗有以德者也.
(二) 德, 智, 力可繼不可繼
1. 夫得暴功無若力
>智力者不可繼
2. 權時機無若智 >守攻勢異也
>德也者可以繼
(三)
1. 以力之大者, 與德之大者戰, 則力如克, 逐不能克.
2. 以德之小者¸與力之小者戰, 則德不能克.
3. 以智之深者, 與力之大者戰, 則智先敗後克.
(四) 德者柔也, 柔只人之所助. 智者假德之助, 假力攻, 雜王霸為政.
>故<
力者剛也, 剛者人所攻, 非不知善之不盡, 時勢之不得已也.
(五) 夫農固本之道也, 末致財之道也, 以末致財, 以本守之, 以武一切, 用文持之, 則與王霸雜用者同道也, 商之繼道為善.
第八 主 權
盈尺之衡, 可權天下之輕重, 九重之位, 可朝天下之倔強.
主權者, 天下來而取秤. 主位者, 天下來而受制.
位之所在權亦在, 位之所無權亦無, 有位無權則為虛位, 有權無位則為陰主, 權之所在, 威勢可以傾主家. 故曰, 權也者, 不可借於人也.
商之要道:
此四者, 商之要道, 不可不察也, 不知商之所以為商者, 不學商術, 欲肥馬
輕裘,與王孫同流, 以此道居富, 而不能一朝居也.
第九 應 變
道之無常, 不可踐而行也; 法之無常, 不可循而守也.
道之有常, 可踐而行也, 可踐而行者, 可以語也.
法之有常, 可循且守也, 可循且守者, 不可以語也, 所以不可以語, 無可語
之行也.
道若有恆之性, 法因有恆之道.
有恆者, 情之定體, 無恆者, 情之變態, 情觸事而動, 事因時而發.
時無常居, 天有變異, 天之變異不可測, 所以不可測者,
以變為體也.
故知, 常之無常, 未可共語變, 知變之為常, 始可共語變.
四時以漸而移, 幼老以漸而變, 故知:
故曰, 大智無智, 大勇無勇, 大仁無仁, 無形之謂也.
無形聖智不能測, 天神不能窺, 與天地同體, 與萬物同情, 獨立而無
乖戾者也, 術之奧妙至斯為極也.
註: <商道>, 是日本德川時代的商人, 以日本式漢文寫的, 供參考請各自神領意會, 不作翻譯了.
古書<貨殖列傳>說, 本富最上, 末富次之. 本指從事農業, 末指從事商業, 司馬遷之前之後, 從事農業的農夫, 不說富可敵國, 連富甲一方都沒有過, 反而是商人, 不只富甲一方, 也有富可敵國的, 古來重農業但不重農人, 輕商業但重商人? 這不是很奇怪嗎? 我看, 本富指的是地主, 末富指的是小生意人吧?
好了, 人財兩得之後, 當然要漸入佳境, 產銷的話題要從頭說起.
談經濟發展, 其實談的是工業發展, 也就是生產事業發展, 所以談GDP也即是談經濟發展, 即製造業的生產總值, 不是嗎?
GDP起不來, 所以工資水準也起不來, 或者是工資起不來, 所以GDP起不來? 我沒注意到經濟學有沒有這種話題, 或這並不成為一種話題? 但是工廠因外移而少了, 失業的人就多了, 這些還在的工廠用人自然不缺, 我為甚麼要提高工資, 變成工資不退就很不錯了, 還能奢求更多嗎?
但是, 尤其是高科技產業, 深嘆人才啊你在何方? 又是怎麼一回事? 但這是國之大事, 不可信口開河也, 這裡還是談產銷吧.
在”財務會計概念聲明書”裡, 提到”進銷存報表”(包括材料, 物料, 在製品, 成品, 加工品等), 這份報表牽涉到損益的正確計算, 換句話說, 進銷存的管理就靠這張表的準確與否, 但這份報表既然是財務會計的報表, 而會計的報表往往是如前所說的有落後指標的性質, 又如何借以管理產銷呢?
如果是小型企業, 會計部門往往只作總帳, 進銷存報表是利用生產部門所提供的數據, 經過核對使用, 這個生產部門包括生產線, 也包括倉運管理(倉儲及運送等), 當然, 這時的報表數據一定是要準確無誤, 也就是管理得有條不紊!
既使是小型企業, 會計部門也可以自行編製這份報表, 以目前電腦化作業, 這是辦得到, 事實上大部份中小企業都已經是由會計部門電惱一貫作業產出報表, 特別是庫存盤點時, 但生產部門仍然要有這份報表的應用, 它也是不能或缺的管理工具, 屬於MRP系統(Materials Requirements Planning).
MRP系統, 即是”原物料管理計劃系統”, 是一種軟體, 說它是系統, 是因為除了進銷存的記帳功能外, 也提供經濟需求量的預估(Economic Order Quantity EOQ), 會計系統加上MRP系統, 基本建立企業電腦化作業的要求, 其他如業務部門所需, 及人事管理或研發等等, 就更完美了.
電腦化的部份, 軟體供應公司應有教育訓練的服務, 就不在此討論了.
生產線的組成, 有的是因設備的組合而成, 有的則是產品分解動作而成的生產線, 或兩者混合而成, 生產線流動的記錄, 會計部門不會有, 有的只是”在製品”, 所有原物料由倉庫領料進入工場, 就是在製品, 然後由工場回進倉庫, 不是退料就是成品, 所謂生產管理, 除了MRP管理外, 更多數是側重在工場裡的生產線管理, 它包括原物料流動管理, 技術面的有效控制, 不只是量的準確產出, 也要質的產出合乎標準, 這也是衡量製造的技術能力了, 經營的意義也在此.
生產線不能有空隙(gap), 也不能有瓶頸(bottle-neck), 我頭腦簡單想法是,
空隙就是讓作業員空在那裡雙手沒轍, 瓶頸就是在製品堆滯流不下去兩手不得空, 其次, 有了產品, 看您怎麼賣了?
GAP與瓶頸理論, 請上網查看,
我所認識的幾位老闆, 有的技術專長, 有的財務管理專長, 有的業務行銷很在行等等, 但是知人善任似乎是最讓人欣賞的, 他有餘裕從事繪畫, 音樂, 或遊山玩水, 而企業經營得很穩當, 這裡話題稍轉, 記得何老先生還在世的時候, 有一次手上拿著一包(五月花)衛生紙, 表情非常滿意,也非常自豪, 可說是不言而溢於言表, 相較之下, 銅版紙才是賺錢, 衛生紙只是末利,但這末利讓老人家快樂無比!.
Page4提過泰勒(Yaylor, F. W.), 他的科學管理¸ 很大一部份, 或可以說大部份都著重在生產管理, 從標準作業時間為起點, 訂立日程管理, 加上庫存管理, 建立生產管理體系.
日程管理即作業時間的進行作規劃, 庫存管理在確保作業流程的順暢無礙, 是以生產管理就是時間, 品質, 成本控制的綜合管理, 這有個成為世界著名的案例, 日本Toyota公司徹底推行並以看板方式做內部控管, 當然這要有完善的生產管理計劃的訂定.
庫存管理已如上述, 日程管理則多以日程計劃(scheduling)作管控, 又如:
及其它多種管理技法, 不過日程管理以工程行業為多, 一般的中小企業似乎並不多見. 日程計劃很專業, 好像有電腦軟體可應用.
生產計劃(Production planning), 早期的觀念, 針對產品在市場的需求作預測, 現代的作法, 先有定單才有計劃, 當然這也得看行業別而有不同, 原則上:
CPM, PERT請上網查看.
生產管理幾乎就是工場(廠)管理, 有物的管理, 有人的管理, 保健育樂, 還有
容易疏失的保全等等, 不能一一提醒, 必須各自努力了!
談行銷, 對我來說, 是一件簡單但也十分困難的事.
小時候好幾次聽長輩說, 生意仔歹生, 意思是有生意頭腦的人難得, 可是我所熟識的企業老闆, 只有極少數幾個是業務出身, 擅長業務行銷, 大多並不曾跑過業務做過買賣, 我自己呢, 當過幾個月的店員, 也跑過業務, 終究也不是做生意的人, 但也沒當過老闆, 有同事就笑語說, 你怎麼有膽談企業經營管理? 他是佩服不是挖苦吧!
有人愛好做生意卻難成, 原不懂買賣的反而變成老闆, 有位小老闆, 台東人到桃園工作, 工廠移大陸後, 他小本經營, 在中壢龍崗的地方, 租房開店, 向產地進雞蛋當起中盤商, 也娶了檢驗室的同事小姐當了老闆娘, 不到一年, 雇用了曾經是他的班長來跑業務, 他教班長認識蛋的種種, 以及如何應接…….!
老闆娘請教我, 帳怎麼記, 繳學費去吧, 我說, 她學了簿記, 後來, 帳還是託外記帳了, 也是生財有道吧!
我的困難就是無從教您怎麼做生意, 只能告訴您如何管理行銷.
之前提到師大畢業的老闆, 他通英文, 託人進口有關sales的外國書刊, 依樣使用報表, 其中之一是業務訪問日報表, 但不是每小時的格子, 而是只分上午和下午, 記錄一天的行程, 訪問那些客戶, 訂貨內容, 及客戶相關的上下游資料等等, 這其實也有點對業務人員的行動控制吧?
有一家科技公司, 從事模組裝配, 設有無塵室工場, 表示有精密機器吧, 他們也有上述類似的日記表單, 另外每季或每半年作經營競爭分析, 例如:
SWOT分析旨在進行更加結構化的分析, 以變找到有助於制定策略的新
發現. 或其他不同方法的分析等等.關於行銷, 會有價格方面的問題, 也就是訂定售價的政策.
以我個人的經驗裡, 價格都由高層經營者訂定, 以下的業務人員幾乎都並不
知道價格是怎麼來的, 有些較具規模的大廠, 對產品列有所謂的牌價表, 分別不同的折價序列, 依不同的客戶或訂購量或交易條件等等而有不同的價碼.
牌價表的原價(基本價)或者說一般對產品的售價怎麼訂的? 很多都說參考行情, 我心想會是機密不讓外人知道? 然則,如果是新創事業或新開發產品又該如何定價?
新北市蘆洲區, 還是有”鄉”的感覺, 據說是切仔麵的發祥地, 問過老闆為甚
麼一碗40元, 而不是30元或50元? 沒有啦, 看行情的啦! 老闆說, 如果是新開發的食品, 就賣賣看再調整. 幾年前絲路之旅, 有位伙伴是做古董生意, 她不上鳴沙山, 只逗留在月牙泉湖畔, 閒聊時問她賣古董如何開價? 她說俗話講的物以稀為貴, 也看客人的行頭而訂, 他說古董沒有原價加幾成算的, 而是原價的若干倍, 她又說了, 就像我們來絲路, 來月牙泉遊覽, 因為它獨一無二, 是啊, 此語灌頂, 寫了兩句記念: 千江有水千江月, 唯獨此月千江無.
價格怎麼訂, 有專書談論, 但是天花亂墜, 沒讀它. 在這裡只提供一個參考.
在會計的成本計算時, 成本包含原料, 物料, 人工, 和製造費用的總合計, 然後除以總產量, 就是單位成本, 也就是每一單位產品的原價, 然後試試看從1.5, 1.6 到2.0或更高, 就是參考賣價, 反之, 人家的賣價除以相同的倍數, 可以猜測一下別家廠商的成本?
如果給毛利一個期望值, 比如說20%, 以原價/(1 一 20%) = 售價
這個毛利期望值, 取決於市場, 也取決於企業內部本身的條件, 高科技產業
可有30%以上的毛利, 賣牛排的店也可以有, 印刷業或大飯店也是, 但不是每家科技業, 或每家牛排店或每家印刷廠大飯店都能達到, 視經營理念, 規模, 管理等等而定. 至於藝術品或古董的的定價, 還有例如珠寶類的定價, 就得有心理戰的能耐, 不是成本加幾成的算計了.
產品銷售或服務提供, 都說它是行銷, 而不只是買賣, 但即使是最簡單的賣
地瓜小攤, 也有行銷的概念, 它攤前擺著, “天可憐見助我溫飽”, 說是訴苦衷, 也是守尊嚴, 不偷不騙過最簡單的生活.
如果讓我賣地瓜, 老實說是賣不來, 不只是賣地瓜, 其他小賣攤也是, 一個
人要甘於委屈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年少時, 有幾次隨老爸參加聚餐, 說是吃”會仔”, 每月由好友輪流作東辦桌,
有一次到埔頂的叔輩家, 埔頂現在已變成新竹科學園區, 那時頂著夕陽上山(習慣說是上山), 飯後回向萬家燈火, 聽長輩說古今, 談豔遇, 其中兩老輩是地主, 不過幾年, 據說是因三七五減租後家道迅即沒落, 他們的孩子一擺地攤, 一賣枝仔冰遊走四處, 我們家不是地主, 但因甚麼金元券之禍也遭了殃, 哥哥擺煙攤, 當然不是每家遇到困難, 有個壽板店的生意不錯, 傢具店的也很好, 洗衣店接美軍的洗衣生意更是興隆, 門口兩柱上: 白地塵濛刷新技巧, 光天彩奪染色工精.
21世紀以來, 諾貝爾經濟學獎給的, 不再只是純經濟學者, 而有了經濟心理學者, 從心理學探討人們因為環境, 或心理面的因素以探索人類經濟生活受影響的真實面貌.
回到價格, 定了價格以後就可以做買賣了? 話是不錯, 問題是不只你一家在製造在買賣, 於是就有競爭, 這裡不談殺價式的競爭, 而是例如加油站, 它的價錢可不能有太明顯的差異, 否則加油一定往這家灌注, 另一家只能閒住, 這是想當然的現象, 專家們且勿怪他們壟斷, 他們不是壟斷,是壟斷競爭, 壟斷競爭是經濟學的說法, 經營學的說法, 非價格競爭(non-price competition)也.
價格競爭, 不討論我賣100元, 你賣90元的買賣, 而是維持價格的穩定, 以取得預期的毛利, 企業做價格以外的競爭, 例如, 加油站完善設施, 小贈品等等, 其它行業如超商, 現在有7-11, OK-mart, Firmly等, 他們並不獨站, 但也多多少少是或近於非價格競爭, 因為他們必需維持預期的毛利?
幾年前, 有一家也是電子公司, 它的員工待遇一般水準, 它的廠房亮麗寬敞, 老闆為了訂單源源而來, 就想要設法激勵員工, 實施看板管理, 將每天的營收數字逐日寫在看板上, 並逐日統計業績, 三個月後, 數字於我何有哉, 員工仍無感.
老闆有意實施發給業績獎金, 但業績達到多少才適合, 又該發給多少, 如果沒有具體的辦法出來, 如何激勵員工, 問我意見.
我的意見是, 既然要用看板宣示, 就要讓員工知道, 營收達到某一額度以上, 就有獎金拿, 這個¸ CEO說他當然知道, 只是不曉得這定額度到底是多少, 那就問你的財務主管, 找出損益平衡點(break-even point )是也!
損益平衡點的銷售額 =
固定費用額 / ﹝1 一 (變動費用總額 / 銷售總額)﹞
依公式計算出的損益平衡點銷售額, 不能即定為給獎的基本額度, 如果原物料漲價, 或增添設備, 調升工資等等, 平衡點相應提高, 所以初定額度時加10%或更多是必要的, 而且要聲明半年或一年檢討一次, 另外, 這種獎勵作法, 不見得任何行業或規模都適用, 切勿一概而論, 因為有時牽涉到商業機密.
從產談到銷, 尤其是電子代工業, 既是產也是銷, 這裡約略提出, 因為它多涉及買賣法, 或國際交易法規, 需要時與會計師律師相談.
傳統的生產代工廠, 缺乏現代市場兩個主要點, 也就是品牌及管道, 所以利用空間愈來愈小, 可替代性則愈來愈高, 在整體營運上日益困難, 故由OEM時代進入ODM時代, 甚至於更進一步進到EMS等方面電子代工之製造服務, 是大勢所趨, ODM的D, 代表Design, 包含了創新創意的設計, 即廠商除了提供生產作業外, 還得提供設計的服務, 例如產品外觀, 功能應用設計等等, 所以在代工契約方面須特別留意.
有關OEM, ODM, OBM, EMS….等等, 請上網查看.
合約內容, 一般有: 前提, 研發階段, 生產階段, 交貨, 售後服務, 其他如, 合約期間及終止, 不可抗力, 權利義務, 爭議處理等. 下列四項可以參考:
從ODM的Design, 不能不稍談一點相關的R&D. 隨著科技發展迅速, 研究與發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成為科技業組織不可或缺, 也成為其他行業學習與推展, 甚至有以研發為專業, 研發的具體目的在於推陳出新, 改良或變化產品, 當然研發也可以就管理方面建功, 例如組織改造, 以下先回顧20年來:
1990年, 電話機還是轉盤或數字按鍵的, 2008年, iphon手機發表,
1990年, 相片拍攝還是膠卷的, 2010年, 手機攝影取代傻瓜相機.
1990年, 音樂以CD或錄音帶發行, 然後卡帶隨身聽, CD播放, 現在
手機可以聽歌曲.
1990年, 用電子郵件的人少之又少, 現在手機可以互相聞問.
1990年, 還沒有網路商店, 和網路購物, 現在你在家裡就可以購物了.
1990年, 開車要帶地圖, 現在有GPS導航.
1990年, ………………………….., 現在…………………
很多事情沒甚麼變, 但更多事情在變, 尤其科技變得最迅速, 長遠影響你我的生活歲月, 講歲月太沉重, 不, 一點也不, 1990年出生的人類, 如今, 個個都埋首Pad或Phone當中, 都已被它所左右不是嗎, 很多人會說, 這是拜”積體電路”的發明所貢獻的, 是沒錯但不夠, 這是集眾多經營者的努力所肇建的, 他們如何肇建, 還是一句話, 研發再研發!
從經營面, 有時研發簡單的新產品, 就足可建立一番事業, 不限於高科技產物, 例如過去有研發美容品, 建立連鎖經營, 牛排的特有品味, 還有其他更多的飲食品等等, 都有建立事業的實例, 然則, 這些因研發有成的人所需的, 還是經營理念的建立, 人力資源, 經營管理實務的完整搭配, 才能長遠.
研發的管理, 寫實的記錄必須完備, 每位研發人員要有自己的日曆記錄, 這在稅務查帳有時是必須的文件, 當然不必全盤托出, 只是證明研發成本的確高, 以及, 如果專利申請, 或與人發生爭議時, 更是必備的文件. 它的密秘性多高, 則須衡量, 建立資料保全的措施是必要的.
還有, 產銷或服務業¸現在多有ISO品保認証的建立, 這方面的需求, 請與專業的公司接洽提供輔導, 理論上來說, ISO特別有助於品質管理的提升, 但也最容易流於書面作業的毛病, 徒耗財力, 謹慎之. 有關ISO認證, 請上網查看.
產銷者, 概言之, “產是建立供給, 銷是創造需求”, 這也是從經濟學產生的經營理念, 薩伊定律的生產給產品創造需求 + 杜拉克的創造顧客.
關於:薩伊定律, 杜拉克, 與”(IC)積體電路”及”電晶體", 請上網查看.
又依: 積體電路保護法, 積體電路是將電晶體, 電容器, 電阻器或其他電子零件及其間連接線路, 集積於半倒體材料上或材料中, 而具有電子電路工能之成品或半成品.
提到電晶體, 不由得對近代半導體科技的發展及其對人們生活的深入影響, 感觸特別多. 古人莊子有云, 這個世界是”其大無外¸ 其小無內”, 如何從想像回到現實? 一是到天文館認識1012 , 一是到新竹科學園區裡的(國家奈米實驗室)看看10-12, 如果要知道生物的, 到台北士林的國家科學館, 看一下基因的妙趣!
半導體的發展, 藉”莫爾定律”, 50年來, 到現在, 積體電路的電晶體數量, 早已超過100萬倍, 前幾年還以為電腦才開始有雙CPU, 其實到2011年, 世界上最快的電腦有50萬個CPU? 這是書上寫的, 不知真的? 假的?
莫爾定律, 請上網查看, 但是也得在此說明一下. 從<浪潮之巔>斷章取義:
英特爾公思的創始人, 高登 – 莫爾博士, 於1965年提出, 並於之後證實, 積體電路的的集成度, 每18個月, 電腦等IT產品的性能成長一倍, 是為莫爾定律, 或者說明相同性能的電腦等IT產品, 每18個月價錢會降低一半, 是為反莫爾定律, 這個反莫爾定律, 對IT 產業是非常令人害怕的!
回到正題, 以下介紹”經營策略”, 策略因時因地制宜.
1990年 決定在大陸設廠
改變企業電腦化系統MRP - ERP
決定投資開發新技術新產品
為了高齡就業設置人力中心
改變企業組織….企業變革
把人事制度改變為重視能力主義
人力資源….人力是企業的資產
公開發行以籌措資金
展望二十一紀打造企業前景
台塑員工抗爭………
美國大企業CEO一夜之間換人
國際間專利訴訟
大型企業員工跳樓事件
2010年 知名企業規模減縮…….
Etag…, 戶政網路出包…
世界各地大風雪..
比特幣宣告破產
IT企業購併
Uber叫車App
當你打開報紙, 套一句俗話, 幾家歡樂幾家愁, 閱歷二十年歲月, 就已夠我們看盡世態, 經營企業, 有如上戰場, 即使只論價格競爭或非價格競爭, 都是競爭, 也都是經營企業的常態, 但如果能降低競爭甚至不須競爭的經營就更好了, 兵法有云: 上兵伐謀, 其次伐交, 其下伐兵.
謀者, 策略(strategic)也, 所謂策略是”以定位市場環境的應有作法為中心, 所描繪組織活動的長期性基本設計圖”, 這種定義含有四種策略特徵的關鍵語.
市場的範圍
事業的範圍(A)
(市場擴大型)
(技術深耕型)
市業的範圍(B)
(市場深耕型)
(技術擴大型)
技術的範圍
經營學入門, 從企業組織的生產銷售人力研發及財務各方面導入, 希望有助於實務上的了解, 企業組織, “產銷人發財”是簡化的說法, 也還有如法務, 企劃, 公關或發言人的設置等等, 也有一種是事業部制度, 例如: 分別化纖部, 紡織部, 染整部, 印染部, 成衣部等一貫作業的公司, 其它如鋼鐵, 造紙等等企業, 也都可以有不同的管理組織.
從利基面看, 做生意就是做買賣, 但也有很不相同的面貌, 開一家雜貨店和開一家超商, 是截然不同的經營模式, 超商以及許多連鎖店, 多屬權利的型態(商道: 盈利 機利 權利), 但不論何種經營型態, 經營理念的建立與管理的原則, 並沒有任何不同.
記得在中國生產力中心兩年期間, 進修經營管理顧問師資格, 在討論連鎖店經營時, 講師說7 – Elven 虧七年賺十一年(實情並不確定, 如今加盟店有賺有退出, 不足為怪.), 似乎在引以為說談而已, 但也可以想見創業的維艱.
經營學導入些許的經濟學觀念, 純屬個人的想法, 原著的<經營經濟學>書
籍, 其實也並沒有真正的經濟學說加入, 而只是理念上以經濟為訴求吧了, 另外,
也介紹貿易及法律初步的建設, 以達到因應時代時空遞變的需求.
經營學入門, 初無寫成教科書的想法, 沒有這份實力, 又因為既非職業講師, 也不是作家, 只想把多年的經歷所得, 和人生體驗與有緣人共享, 至少為自己寫下記錄.
入門似限於大多數買賣業, 製造業, 至於服務業, 金融等行業, 雖然並不在討論範圍, 原理原則並無多大的不同, 其次是各行各業, 也都有各別的專業知識, 就不是經營學的範疇了.
最後, 借日本經營之神, 松下幸之助的話做為終言:
我亙六十年從事事業經營, 而經由者種經驗, 感受到所謂經營理念的重要性, 換言之, 即在”本公司為何而存在, 這種經營以何種目的或何種做法來實施”等方面據有正確的想法.
在經營事業上……., 最跟本的是正確的經營理念, 有經營理念存在其根底, 才能真正活用人才, 技術與資金, 而且, 在另一方面, 這些均從具有經營理念的地方產生出來.
明確具有一種經營理念的結果, 讓我自己比以前形成非常堅定的信念, 而且對從業人員, 或對交易對象, 能說出該說的話, 做出應做之事的強力經營.
此外, 從業人員聽到我所發表的經營理念, 非常感激, 而產失所謂充滿使命感從事工作的態度.
一言以蔽之, 變成在經營上灌注靈魂般的狀態, 而且, 從此以後, 事業以令我驚奇的程度快速發展.
…………………………
以上有關”策略”以及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的話, 擇要錄自
<藍徹斯特經營學入門導讀>, 徐氏基金會出版.
其他資料來源, 包括經濟學書刊, 經營經濟學, 經營學入門, 中小企業管理, 經營學詞典等等, 就不在此詳列.
附錄之一:
摘錄之二: <浪潮之巔>: (博碩文化公司出版)
創業投資於1960年代後, 在美國蓬勃興起, (而不是在世界其它國家) 創投特別是投資到一個小技術公司中, 將它做大或被其它公司收購, 後者就是創業投資的對象.
和抵押貸款不同, 創業投資是無抵押的, 一旦投資失敗就血本無歸, 因此, 創投資本家必須有辦法確認接受投資的人是老老實實(誠信是也)用這筆錢創業的實業家, 而不是捲款就跑的騙子.(事實上, 騙子還是有的.)
創投的條件, 多基於科技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都要好, 並且容易做出能夠產業化的發明創造, 才能形成創業投資的出現與發展的環境.
要瞭解創投首先要瞭解它的結構和運作方式, 然後瞭解創投的決策.
創業投資有創投公司, 也有個人的創投, 創業投資的過程, 其實也就是科技公司創辦的過程, 創投者願意投入資金, 當然先得看被投資者的先備條件.
被投資者, 對於自己想創業所具有的特殊的技術, 或者, 例如申請並已獲得專利權, 其次是, 你的專利或技術, 是一項新技術或革新性的, 第三是制定好了商業計劃, 讓投資者了解商業前景在那裡?
如果, 你是張三和好友王五, 有了技術或專利, 於初創業時, 各有50%的股權, 後來邀請李四從事業務行銷, 或制定了商業記劃書(很重要的書面文件), 三人討論後, 股權改為:
張三 40%
李四 40%
王五 20%
然後三人找到了陸人, 陸人評估後認為計劃可行, 並提出公司價值為150萬元, 原創的三人認為值250萬元, 最後商定200萬元, 陸人和他的其他投資人入股50萬元, 佔股份的20%. 陸人提出下列要求:
(上述的內容是假設的情境, 原書的內容是美國的情況, 請參考原著, 有更豐富的內容.)
創投公司對投資的決策與對被投資公司的估價, 不是很簡單可以說明, 這裡只提供原則:
創業投資者是創業者幕後的幫手, 但是他們不能代替創業者到前臺去經營, 創業的關鍵還在創業者自己.
第16章 科技公司的吹鼓手: 投資銀行
美國的金融公司種類很多, 有商業銀行, 投資公司, 共同基金, 避險基金等,
其中商業銀行, 與台灣的商業銀行相似, 但美國的商業銀行也兼營投資, 投資銀行即是投資公司, 共同基金公司的目的是投資兒不在炒作, 但他們常是一些科技公司投票權最多的公司, 避險基金則是靠炒作賺錢.
以上關於創投, 原著所敘內容為美國的現狀為主, 台灣的創投公司與之多有
差異, 應該說是懸殊吧, 如果想尋求或了解台灣的創投公司, 請上網查詢, 包括創投公司名錄, 創投計劃書的寫作等.
在此選摘供參考.
1877年由電話之父亞歷山大 – 貝爾(Alexander Bell) 創立美國電報電話公司
(AT&T), 最初名為貝爾電話公司, 2006年消失.
1925年AT&T公司成立貝爾實驗室, 不僅在通訊領域領先世界, 它著名的發明除電話之外, 還包括天文望眼鏡, 電晶體, 數位交換機, 電腦的Unix作業系統和C語言, 還發展出資訊理論, 發射第一顆通訊衛星, 鋪設第一條商用光纖……..,
1984年, 根據聯邦反壟斷法, 分成七個小貝爾公司, 原始的貝爾公司才改名
AT&T公司.
終結AT&T帝國的內因是華爾街和AT&T自己的貪婪和短視, 網路的興起則從外徹底擊垮了這個帝國.
但是, AT&T公司在歷史上¸ 為人類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IBM因為有了電腦得以持續發展半個世紀, 而電腦因為有IBM, 才從科學計
算運用到商業領域和人們的日常生活.
IBM成立於1924年, 由老湯瑪斯 – 華生(Thomas J. Watson)建立, 1960大型
電腦問世(IBM360), 1981年IBM – PC誕生, 2005年將PC部門賣給聯想, 從此退出PC市場. 是甚麼原因造成這個結局呢? 主要有三個: IBM的基因, 反壟斷的後遺症及微軟的崛起.
它錯過了以微電腦和網際網路為核心的技術浪潮, 不過它還是平穩的渡過歷次經濟危機, 今天, 它仍然是世界上人數最多, 營業額和利潤最高的公司之一, 它仍將隨著科技發展, 直到下一次技術革命.
1976年, 賈伯斯和史蒂夫-沃茲尼克及羅恩-韋恩三人在車庫裡辦起了蘋果公
司, 研製個人微電腦. 後來韋恩退出, 剩下假伯斯和沃茲尼克兩人.
1985年為止, 蘋果發展順利, 擁有4,000員工, 賈伯斯明利雙收, 但也遇到了兩件事, 被別人趕出了自己創辦的公司, 然後走了一趟鬼門關, 而蘋果公司也開始進入長達十五年的低潮.
1998年, 蘋果走頭無路的董事會不得不把他們13年前趕走的賈伯斯請回來, 執掌”底下有個大洞的船”(賈伯斯說)的蘋果公司. 開始的兩年, 過程有吉有凶, 但他運氣很好, 挺過了最艱難的時刻, iMac誕生, 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使得賈伯斯和蘋果公司都得以大難不死.
2001年, iPod誕生, 巔覆了音樂產業, 2007年, iPhone誕生, 巔覆了整個手機行業, 2010年, Ipad誕生, 同年蘋果公司的市值再次超過微軟, 成為全求最值錢的IT公司, 2011年賈伯斯於8月辭去CEO一職, 由提姆庫克接任CEO.
1968年, 英特爾成立;
1971年, 開發出第一個商用處理器intel4004;
1978年, 開發出8086微處理器;
1982年, 80286問世;
1985年, 32位元的80386處理器問世;
1978年, 安迪 – 葛洛夫任英特爾CEO, 英特爾開始了快速發展的10年, 並且成為全求最大的半導體公司;
1989年, 80486問世;
1993年, 奔騰系列處理器問世, 在隨後的十年裡, 英特爾推出了許多代的奔騰處理器;
2000年, 英特爾的手機處理器X – Scale問世;
2006年, 雙核處理器問世, X – Scale賣給Marvell公司, 從此退出手機處理市場;
2009年, 四核處理器問世, 英特爾繼續在伺服器處理器市場上佔優勢.
英特爾公司由高登 - 模爾和羅伯特 – 諾宜斯於1968年創立於汐谷.
1981年, IBM為了低投資, 高回收地製造PC, 不自行設計處理器, 拿英特爾的8086用了, 這一來, 讓英特爾得到機會. 1982年, 英特爾造出了和8086完全相容的第二代處理器80286, 用在IBM – PC/AT上, 1985年康柏生產出世界上第一台IBM – PC的相容機, 其他相容機如雨後春筍冒出, 也都用了英特爾的處理器.
1989年, 英特爾推出80486, 坐上了半導體行業的頭把交椅, 現在, 英特爾已經壟斷了電腦處理器市場.
其間, 也曾面臨摩托羅拉的強力攻勢, 但最終由於蘋果也用了英特爾的處理器, 迫使摩托羅拉徹底退出微電腦處理器市場. 著者分析這兩家公司的差異, 一是兩家屬不同代的公司, 摩托羅拉仍有傳統企業文化, 英特爾則長於創新, 二是兩家的統帥水準相去甚遠, 三是英特爾比模托羅拉更專注, 而這點是很重要的.
英特爾在微軟的幫助下, 在商業上打贏了摩托羅拉, 並以十年的努力打贏了摩托羅拉的精簡指令集的處理器之戰, 這不是靠技術, 而是靠市場打贏的. 另外, 英特爾與AMD的關係基本上是既聯合又競爭, 整體而言, 英特爾並沒有想要打死AMD, 因為留著AMD, 利大於弊, 可以避免反壟斷的麻煩, 其次, 留著AMD這個對手, 於自身的技術有好處.
英特爾在處理器和與PC相關的晶片製造上是失敗的, 並且, 隨著蘋果和Google Android手機的出現, 大大縮減了英特爾的發展空間.
註: 超微半導體公司AMD(Advaned Micro Devices Inc), 是一家專注於微處理器與圖形處理器設計和生產的跨國公司, 總部設在矽谷. AMD引領設計並整合創新, 量身打造的技術解決方案, 讓人們能夠不斷超越極限. (上網查看AMD)
我們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微軟的興衰, 第一它興起於個人電腦的浪潮, 第二
它桌面軟體的基因過強, 使得它無法站到網際網路時代的浪潮之巔.
1975年, 微軟公司創立.
1980年, 微軟為IBM – PC提供DOS作業系統.
1981年, 微軟和蘋果開始合作.
1990年, 微軟推出採用圖形介面的Windows 3.0作業系統, 微軟帝國開始形
成.
1995年, Word 95開始問世, 瀏覽器IE問世, 微軟在進入網際網路上行動遲
緩, 最終落後於雅虎公司.
2000年, 微軟的反壟斷官司, 獲得高等法院推翻原判, 巴爾默接替蓋茲成為
微軟新CEO.
2007年, 微軟推出Windows Vista作業系統, 但這是一個失敗的系統.
2009年, 微軟試圖收購雅虎沒有成功.
壟斷作業系統是蓋茲營建IT帝國的第一步, 當1981年, 蓋茲首次看到了賈伯斯的麥金塔電腦, 以及漂量的架構於圖形介面作業, 而且賈伯斯還不經意的告訴蓋茲今後微電腦作業系統發展的方向, 讓蓋茲意識到只要壟斷作業系統, 就間接壟斷整個IT行業.
蓋資請來了阿爾欽等專家開發作業系統, 以及蓋茲在哈佛認識的同學史蒂夫 – 巴爾默, 他到職後, 把公司管理得有條不紊, 他為微軟制定了後來證明非常有效的銷方案.
Windows 3.0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它更突破了DOS在使用電腦資源的限制, 並架構了於Windows的辦公軟體Excel和Word.
1990年代, 網際網路興起, 網景公司於1994年成立並推出了圖形介面的網路瀏覽器, 蓋茲看了之後, 意識到它的重要性, 他想購買網景公司被拒, 為此全力投入瀏覽器的開發, 並和Windows搭售, 微軟終於取得使用者到網路的控制權, 也從此形成微軟帝國形成. 政府反壟斷也從此開始.
微軟公司內部, 有了視窗(Windows)與瀏覽器(IE)之爭, 最終以視窗派獲勝, 理由是如果世界經濟遇到危機, 或者網際網路是一堆泡沫, 那麼, 以視窗可以確保微軟較平穩地度過微機, 而以瀏覽器和網際網路為核心的策略可能讓微軟遭受滅頂之災. IE從此進步緩慢, 在網際網路泡沫中生存下來的雅虎和進化出來的Google則剝奪了微軟在網際網路的機會.
微軟內爭後, 勝利者阿爾欽升任微軟的共同總裁(Co – President), CEO巴爾默悄然離開微軟, 但他在2000年回鍋接替蓋茲成為微軟新CEO.
整體來說, 微軟還停留在一份一份賣軟體的電腦時代, 在開拓網路服務方面亦步亦趨, 再次印證了微軟的基因決定了它不容易適應網際網路時代, 它今後的輝煌, 很大取決於它的線上部門和遊戲部門, 能否在下一次技術革命的浪潮中最終勝出.
網際網路早在雅虎出現以前就存在了10年, 它最初是由美國自然科學基金
會出錢,
筆記到此, 以後的事蹟, 請你相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