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歡迎光臨 歡迎光臨 歡迎光臨

歡迎光臨

歡迎光臨 歡迎光臨 歡迎光臨
  • 首頁
  • 如是我云
    • 關於吳們書屋
    • 如是我云
  • 中陰得度經
    • 造經因緣
    • 中陰般若波羅密多經
    • 中陰得度經註
    • Bar-do中陰得度
  • 佛足
    • 心經講述
    • 心經別錄
    • 蜘蛛經
    • 佛學筆記
    • 絹書<中陰得度經>
    • 絹書<心經> <蜘蛛經>
  • 墨池情趣
    • 大草書書法之路
    • 古今草書欣賞
    • 日本草書欣賞
  • 草書千字文四帖
    • 李普同千字文
    • 周興嗣千字文
    • 傅心畬千字文
    • 葛正剛千字文
    • 草書商道
  • 大寶積正法經及註
  • 經營經濟學
    • 商道淺釋
    • MBA筆記
  • 大易數位卦學
    • 易經卦的今昔
    • 諸葛神算
    • 籤文
  • More
    • 首頁
    • 如是我云
      • 關於吳們書屋
      • 如是我云
    • 中陰得度經
      • 造經因緣
      • 中陰般若波羅密多經
      • 中陰得度經註
      • Bar-do中陰得度
    • 佛足
      • 心經講述
      • 心經別錄
      • 蜘蛛經
      • 佛學筆記
      • 絹書<中陰得度經>
      • 絹書<心經> <蜘蛛經>
    • 墨池情趣
      • 大草書書法之路
      • 古今草書欣賞
      • 日本草書欣賞
    • 草書千字文四帖
      • 李普同千字文
      • 周興嗣千字文
      • 傅心畬千字文
      • 葛正剛千字文
      • 草書商道
    • 大寶積正法經及註
    • 經營經濟學
      • 商道淺釋
      • MBA筆記
    • 大易數位卦學
      • 易經卦的今昔
      • 諸葛神算
      • 籤文
  • 首頁
  • 如是我云
    • 關於吳們書屋
    • 如是我云
  • 中陰得度經
    • 造經因緣
    • 中陰般若波羅密多經
    • 中陰得度經註
    • Bar-do中陰得度
  • 佛足
    • 心經講述
    • 心經別錄
    • 蜘蛛經
    • 佛學筆記
    • 絹書<中陰得度經>
    • 絹書<心經> <蜘蛛經>
  • 墨池情趣
    • 大草書書法之路
    • 古今草書欣賞
    • 日本草書欣賞
  • 草書千字文四帖
    • 李普同千字文
    • 周興嗣千字文
    • 傅心畬千字文
    • 葛正剛千字文
    • 草書商道
  • 大寶積正法經及註
  • 經營經濟學
    • 商道淺釋
    • MBA筆記
  • 大易數位卦學
    • 易經卦的今昔
    • 諸葛神算
    • 籤文

易經卦學

<諸葛神算>為例. 文中所提卦名之圖, 因網頁功能所限未能顯示, 請自對照卦名.

一. 前言

夫卦者, 時也; 爻者, 適時之變者也. 夫時有泰否, 故用有行藏; 卦有小大, 故辭有險易. 一時之制, 可反而用也; 一時之吉, 可反而凶也. 故卦以反對, 而爻亦皆變. 是故用無常道, 事無軌度, 動靜屈伸, 唯變所適.  

故名其卦, 則吉凶從其類; 存其時, 則動靜應其用. 尋名以觀其吉凶, 舉時以觀其動靜, 則一體之變, 由斯見矣.  

           -------  王弼 易學 -------

二. 總論

談卦, 就不能不談易經, 易經是五經之一, 還有詩經書經禮記和春秋; 既是經書, 而且是五經之首, 表示說它並不是那麼容易可以閱讀與學習的一部經典.  


易經在傳統上都是儒家思想為中心, 倫理哲學的味道特濃, 其實, 易經有從歷史的角度去闡釋, 說它是一本殷商歷史, 而且是奴隸史; 也有從天文歷算來解開易經的奧義, 但是, 以數術的立場揭櫫易經的模式, 而充分利用卦變的, 無寧是更多的, 始自周朝的文王卜噬, 以至於兩千年後今日的卦算, 可說是淵源流長而一脈相傳.  


易經不在卜算, 如上所提的, 它只是儒家倫理道德哲學的最高準則, 或者也只是歷史, 甚或天文曆算的記錄, 然則術數家又如何用以卜卦, 為人說疑解惑呢, 這正如卜卦兩字所表達的意思, 即以卦卜測吉凶惑疑, 並不是以經卜測人事. 從而進一步可以瞭解, 卦及爻辭是可以定義的, 但卦爻辭的定義, 除了有些許易經的吉凶說辭之外, 似乎也並有甚麼準則可言, 這在後述所提的<諸葛神算>可見一斑, 或者在<易林>4096卦裏, 幾乎更不見有易經卦爻辭的蹤跡了. 自古以來, 易卦可定義, 也就是從新定義六十四卦這件事已經做得很多, 但是卦變, 從來並未給予新義, 這就是要討論的.


卦之為卦, 既是陰與陽的生成合變, 以今天科學倡明的時代來看, 其實也就是0與1的合成嬗遞, 也可以說是數位法則的簡單運用.  


從古來六十四卦序列來看, 在宋代以前, 還沒有發展到六十四卦自然序列的模型. 而是直到北宋的(邵雍)所提出. 而易經的卦序, 應該是儒家易的編排, 正如今人的天文曆算易, 又是另一種排序, 在此就不研究它了.  


就序列而言, 傳統的八卦序列, 是依乾一, 兌二, 離三, 震四, 然後是巽五, 坎六, 艮七, 坤八的順序重疊而來,  此時不論採用自坤第1 到乾的64, 或乾1到坤64的數序排列, 都並不合乎自然序列. 反之如果依照 0,1,2,3,4,5,6,7的八卦數列, 並推展自坤到乾的數列為0到63的六十四卦時, 就合乎真正的自然數列. 這個自然數列, 正是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所發現.  


陰陽數也, 六十四卦在冥冥中就是有著<數>的內容, 或者說是空與有的內涵吧? 陰和陽的自然存在, 用現代科技語言就是0與1的運算, 用0代表陰, 用1代表陽, 以下看看, 基本八卦的0與1如何排列? 然後再來推演六十四卦的二位數(0與1)運算.    

下列基本八卦, 是多數相關易卦書刊的八卦序列:  

          乾一      兌二       離三        震四

                       巽五       坎六        艮七        坤八

試從以下逐卦用二進位代入: 即陰爻用0, 陽爻用1. 從上爻至下爻的順序, 然後自左至右將二進位值橫列之, 即每卦三爻有三個數字, 其次仍自左至右, 當爻象為陽時, 最上爻的數位值為1, 中爻的數位值為2, 最下爻的數位值為4, 反之, 當爻象為陰時, 其數位值皆為0. 然後三個數目合計就得數位卦值

               乾一              兌二                        離三                      震四

               111     011   101 001

二進值  (124)              (024)                     (104)                      (004)

卦值   7 6   5  4

               巽五              坎六                        艮七                      坤八

    110     010   100 000

二進值  (120)            (020)                   (100)        (000)

卦值         3      2   1           0


依據二進位法的演算結果, 序列從原始的乾一到坤八, 變成為從坤0到乾7. 卦的序值由上而下, 爻的序值由下而上,  


談到六十四卦的形成, 是重卦而來, 卻也是0,1,2,3,.….63自然而然就成立的, 重卦的動作似乎沒有甚麼順序可計較的, 因為8 x 8 = 64, 總共就這六十四個卦, 任你從那卦開始重卦都可以, 這裡, 試依二進位數再列出八卦.  

        乾7                 兌6                 離5                   震4

                                巽3                 坎2                      艮1                  坤0          

上列是六十四卦的基本八卦重疊, 如果將之逐一重卦就成為我們所要的六十四卦, 方法是: 依次往右推 (上卦不變下卦變) , 重疊後產生的八個新卦, 例如從乾卦重疊得: 乾, 履, 同人, 無妄, 姤, 訟, 遁, 否卦.   

上卦

下卦

乾           兌          離          震           巽           坎           艮           坤

乾           履         同人      無妄         姤           訟           遁           否 


如果從坤為上卦開始重卦看看:  

上卦

下卦

乾         兌         離         震         巽         坎         艮         坤

泰         臨       明夷        復         升         師         謙         坤


其他六卦的重卦結果, 即可排列成如後所附列的(六十四卦方圖), 請參考之, 不再作細述. 另外, 觀察六十四卦方圖的每個卦, 從直列看各卦, 基本卦都必定是在上卦(上卦不變下卦變); 從橫列看各卦, 基本卦都必定是在下卦(下卦不變上卦變).  


然後, 再按前述二進位的方法, 從左上角的第一個坤卦, 到最後右下角的乾卦, 逐卦計算它們的二進位數值, 從坤卦0, 橫向排列直到最後乾卦63的自然序列. (在六十四卦以圓圖表現時, 坤艮坎巽所重疊而成的32卦是反時鐘方向排列, 屬於陰卦; 乾兌離震所重疊的32卦則是順時鐘方向的, 屬於陽卦.)  


以下說明二進位的進一步作用:  

因為每個卦有六爻, 六十四卦就有64 x 6 = 384 爻, 以此384爻為籤號提供占卦之用, 因為, 當你求得六十四卦的某個卦時並不夠, 還得找出該卦的第幾爻. 或者當你要求(之)卦時, 會更方便於轉換. 當然, 理論上並不一定有卦(爻)變, 也並不一定只有一爻在變, 但是多爻變於目前是做不到也不是必要的, 實用上, 我們只須發展出多籤斷卦的方法就很足用.  


依二進位六十四卦序, 以推算384爻的二進位序值(列)的方法.  

例如, 從坤卦的卦序為0, 爻的序值由下而上, 初爻的序列為: 0 x 6 = 0, 則第二三四五至上爻(第六爻), 依次的序列為0, 1, 2, 3, 4, 5; 再例如, 乾卦的卦序為63, 則初爻的序列為: 63 x 6 = 378, 依次第一二三四五至上爻各為378, 379, 380, 381, 382, 383. 從0至383即為籤號.  

以下先參考<諸葛神算>為例讨論¸ 如何以文取數, 以數取卦, 然後再討論數與卦的轉換機制.  


三. 諸葛神算

易經這部典籍裡面, 本身是並沒有具體談到卦變, 或者是爻變(當然易經卦本身就有卦變存在). 如前所說, 易經是儒家易, 資為五經之首而做最高指導原則外, 不做卜算實用, 因此, 在這裡利用古籍的<諸葛神算>為例, 來說明使用0與1表現陰與陽的二進位以推卦的方法, 但在這之前, 先大略說明<諸葛神算>, 以下簡稱<神算>. (此書其它書名如, 諸葛孔明, 八卦神數, 孔明神數384籤, 等等)


<神算>這本書的原作, 也有一書兩用分別作成兩部份不同的方法在使用, 也或者本來就是兩種個別不同用法, 即原作”卦數神算”, 是卦數與神算兩部份, 現在如果將卦與數兩者結合使用, 相信更能表現它的”神算”, 神數以文取數,  以數取卦, 也就是”文字通靈”的意義吧?  


<神算> 384爻籤的排列, 既不是易經卦序乾坤屯蒙…..的排列, 也不是先天卦序乾夬大有大壯…..的排列, 而是自然卦序(參考方圖)縱向乾履同人無妄…….的排列, 因為這是符合八卦重疊的基本方式, 所以它才能卦與數結合應用.  

<神算>是藉文字通靈, “以文取數, 以數取卦”的方法求得卦籤, 並以籤文來斷吉凶的一部論卦著作, 從<神算>學習易卦, 可能是更簡捷實惠的途徑. <神算>是以數求籤的方法, 而數的來源則是文字, 所謂”文字通靈”, 是因為文字有數, 數也存在於自然界, 無處不有, 除了文字以外, 可否用別的方法取得數, 或直接了當用數字求卦, 答案是均無不可. 因為文字的筆劃計算有些困難, 即使是常用字, 也要熟習部首, 否則恐怕不容易準確計算出筆劃數, 因為即使只差一劃, 則謬以千里, 但在這裡仍維持<神算>的方法只講文字的取數求卦, 其他的方法, 請各自研發設計, 就不在此討論了.  

   

        文字取數, 在古時候因為教育並不普及, 筆劃的計算自然由卦師說了算, 況且以前也還沒有字典部首的發明, 談不上正確與否, 其實, 你可以讓問卦者自己寫出字並自己計算筆劃, 也是可行的.  


        基本卦有三個基本爻, 因為三是萬物生成之數, 所以也運用三個數求籤, 茲設定以第一個字的筆劃數為上卦, 第三個字的筆劃數為下卦,(記得卦是由上而下), 然後藉第二個字的筆劃數定為爻值(記得爻由下而上.).  

        <神算>有賣關子的方法, 也是具趣味性的方法, 即”逐字求籤法”吧!

以三個文字算出三個數字, 然後從(對照表)找到籤文第一個字, 其次再以此數加384(因為有這麼多爻), 再對照天書取得第二字, 依次再加再找, 一直到天書裡面是空白格子沒有文字為止, 最後, 這就是你所要的完整籤文了.  


很有意思的是, 問占是以文取數, 以數得卦, 然後從卦回頭取得文字! 以下就舉例說明: (大於等於384時先減384)

例(1)  三個字: <人> <之> <初>  筆劃各為2, 4, 8. 即從248(其實也即是籤號於後述)開始  

筆劃數累加 對照表 取得籤文

------------------------------------------------------------------------------------

248             200 – 290                 書  

+     384  

=     632             600 – 690                 中

+     384   

=    1016           1000 – 1090                 有

+     384      

=    1400           1300 – 1390                 女

+     384   

=    1784           1700 – 1790                 顏

+     384    

=    2168           2100 – 2190                 如

+     384        

=    2522           2500 – 2590                 玉

+     384         

=    2936           2900 – 2990                 書

+     384       

=    3320           3300 – 3390                 中

+     384         

=    3704           3700 – 3790                 自

+     384  

=    4088           4000 – 4090                 有

+     384   

=    4472           4400 – 4490                 黃

+     384   

=    4856           4800 – 4890                 金

+     384

=    5240           5200 – 5290                 屋

+     384   

=    5624           5600 – 5690                 讀

+     384  

=    6008           6000 – 6090                 盡

+     384   

=    6392           6300 – 6390                 五

+     384      

=    6776           6700 – 6790                 車

+     384  

=    7160           7100 – 7190                 書

+     384

=    7544           7500 – 7590                 志

+     384        

=    7928           7900 – 7990                 願

+     384  

=    8312           8300 – 8390                 自

+     384  

=    8696           8600 – 8690                 能

+     384       

=    9080           9000 – 9090                 足

+     384

=    9464           9400 – 9490                 何

+     384

=    9848           9800 – 9890                 必

+     384          

=   10232          10200 – 10290                焦

+     384  

=   10616          10600 – 10690                勞

+     384        

=   11000          10900 – 11090                心

+     384

=   11384          11300 – 11390                中

+     384  

=   11768          11700 – 11790                忙

+     384  

=   12152          12100 – 12190                碌

+     384          

=   12536          12500 – 12590                ○

   如上得籤文:  

          書中自有顏如玉, 書中自有黃金屋;  

          讀盡五車書, 志願自能足;  

          何必焦勞, 心中忙碌.  


例(2)  三個字<陳> <問> <運>, 筆劃數各為16,10,16, 則16 - 8得8, 10 – 6 得4, 16 – 8 得8, 三數為848, 減384得464, 再減384得80, 即從80(即籤號)開始, 方法如例(1), 累加逐一取得文字結果如下:.

          珠玉走盤中, 田園定阜豐;    

          休言謀未遂, 此去便亨通.  


例(3)  取數也可以只取個位數(即減10), 上例的16,10,16三組, 則取為606, 以606 減384得222, 既可依上例的方法逐字展出籤文, 籤文如下:  

          民樂業, 官吏清, 雍熙之世, 復見於今, 千秋鴻業, 仗此明君.


   例2與例3兩種方法, 所得籤號不同, 逐字展示法是<神算>方法之一, 如果直接照222取得籤文(例1也是), 直接以籤號對照0 -383條籤文中取籤, 結果是一樣的, 這是

<神算>方法之二. 也就是一體兩面的方法, 但分別成兩種分法各別使用. 這是入門者須知的, 以下就是進階, 逐步進入真正的神算.  


四. 上述<神算>以數取得籤文, 接下來談的是數與卦爻的轉換.  


        用數碼(籤號)可以反推求卦, 例如: 264, 345兩組籤號.

264 / 6 = 44…….餘0         這支籤即是第44卦序的豐卦初爻

345 / 6 = 57…….餘3         這支籤即是第57卦序的大畜第四爻  


        在附錄的384條籤文裡, 每號籤也附載易經卦爻序, 資為對照. 對照的意思, 也就表現籤號等於卦爻序, 如前已說明的, 可以卦序換算成籤號, 兩者是相通的. 

 

        再提醒, 你務必記得, 爻的序值是由下而上, 從初的第0,1,2,3,4,到上爻的第5, 也不要忘記,卦的序值則是由上而下(1,2,4,8,16,32)是數位排列, 以計算六個爻的二進位值合計數. (這個二進位值的來源, 說是根號2的週期數列吧. 為義大利學者提出的.)


        重卦法, 即方法之三, 仍然以文取數, 以數取卦. 還是引用前例(1) 的筆劃數2, 4, 8.  以第一個數為上卦值(序), 第三個數為下卦值(序), 中間的數就用來定爻值(序). 請你對照<六十四卦方圖>, 取左上角到右下角成一斜線, 就看到從坤0到乾7的排序. (卦值是卦序, 爻值是爻序, 也就是籤號.)


        注意, 數目大於等於8時, 減去8, 所以下卦值8 –8 = 0為其卦值. 減8的用意只是表示八卦為基準, 如以個位數(即減10)的方法亦無不可, 翫者可自行演練, 看看結果會有何不同.  


         卦序2為坎上卦, 卦序0為坤下卦, 重疊得<比>卦, 這時你可能會發覺, 坎坤成上三角形. 如果是坤上坎下, 則變成師卦, 為下三角形. 然後, 對照重卦後的卦序, 比為2, 師為16. 這裡要的是<比>2.  這是使用六十四卦方圖對照的方法, 用計算的方法也可以得到卦與爻的序值:  


         仍用筆劃數2,4,8, 調整後為2,4,0(8-8)來算取卦序:  

   上卦2 加下卦0乘以8, 即:

          2 + 0 x 8 = 2 , 這就是我們所求得的卦序2號比卦.     


         至於中間第二數的4, 表示你求得的<比>卦的第五爻變(勿忘爻位從0自初爻至上爻排列故爻值4為第五爻), 其換算法如下:  

          2 x 6 + 4 = 16 請對照第16籤號, 這就是我們所要的籤文了.  

(注意此處的2是比卦序號, 不是筆劃數.)


       下列再舉例子:  

        1) 369  上3巽 下1艮(9 – 8)  得<漸>11, 即 (3 + 1 x 8),  
                      11 x 6 + (6 – 6) = 66籤 (漸初爻).

        2)  726  上7乾 下6兌 得<履>55, 即 (7 + 6 x 8),

                       55 x 6 + 2     =332籤 (履三爻)

        3)  123  上1艮 下3巽 得<蠱>25, 即 (1 + 3 x 8)

                       25 x 6 + 2     =152籤 (蠱三爻)  

   附註: 假如再以前例筆畫數16 10 16時, 如何取數求卦?  


     a) 以減10為準的方法, 如果大於10就減10, 第二數減6, 則取6,0,6  
         606  上6兌 下6兌    得<兌>54 (6 + 6 x 8)

                   54 x 6 + 0 =    324籤 (兌初爻)

     b) 仍按筆畫數為準, 大於8則減8, 第二數仍減6, 則取8, 4, 8  
          848  上(8 – 8 ) = 0 坤 下也是坤 得<坤>0 (0 + 0 x 8)

                    0 x 6 + 4 =      4籤 (坤五爻)  

      c) a改用b法, b改用a法, 則a 和 b 兩個例子所得的籤號各有不同, 當然會影響斷卦. 照<神算>的取數得卦是用a的個位數法. 但理論上則以b法才合乎數位科學, 因為基本卦數為8, 當然, 如上所說明的, 要減8, 或減10來取數, 翫者都可自己試試, 看看會有何不同.  
 

   以上只是提供考參, 你儘可自由心證而實用之, 還有, 對不同的個人求卦者, 可以有不同的算卦, 但同一個人就不宜採兩種求卦法以避免混淆, 讓人家覺得你好像沒有準據. 但個人研究自然不妨.  


五. 前後卦的應用

   從上述的說明可見, 即使是依照<神算>, 本來就有兩種基本求取卦籤的途徑(卦與數), 而將之分為不同的兩種方法似乎也沒有甚麼不對, 不過, 在這裡我們所要推展的理念, 就是進一步另有兩種不同的求卦方法, 而所求得的不同兩支卦籤, 把它變成不同的一體兩用, 也就是成為前卦與後卦的應用.  

   仍依照 (人之初) 三字筆劃數248為例, 舉出逐字法與重卦法所得到的爻籤籤文:  

      1) 逐字法: <賁>九三 或直接對照即得第248號籤 

                 書中自有顏如玉, 書中自有黃金屋;  

                 讀盡五車書, 志願自能足; 何必焦勞, 心中忙碌.   

     2) 重卦法: <比>九五 第16號籤 (2 4 8之數的重卦法已說明如上): 

                 三天門¸ 四地位;  

                 布陣成, 明聚路,;

                 軍馬齊奔. 鳴鼓進步.  

 

          前後卦的觀念, 基本上也就是之卦觀念之引用, 如果先用逐字法取得<賁>卦, 然後用重卦法取得<比>卦, 那麼, <賁>為前卦, <比>則為後卦, 也就是<賁>的之卦. 反之, 如果先取<比>, 則<賁>為<比>的之卦(後卦). 之卦觀念的應用, 重點是定義為先取得的卦為前卦, 後取得的卦為後卦.  


   分別前後卦的必要, 是為建立斷卦內容找出可能的因果關係, 或連帶影響. 如果嫌麻煩, 你可以任何一法求得單一的卦爻來斷吉凶休咎, 只是有一個原則: 讓問卦者簡單方便, 但推卦者過程儘可能複雜有序, 因為單卦或一爻已不足以回應現代多樣化環境的需求. 不過, 之卦觀念的應用, 基本上也就是變卦的應用, 否則, 就不算是在”翫易”, 不是嗎? 接下來再論之卦.  


六. 之卦的應用


       上述的前後卦, 是一個前導, 因為比卦仍可以有前後卦之分, 賁卦也是, 其實任何一卦都可以, 所以64 x 64可以展開成4096卦(如附錄), 然則, 是否可以四個卦, 同時拿來做為斷卦之用? 這就大可不必了, 邏輯上有問題.  


       三字取數, 三數取卦, 三卦取義, 這是賦予<神算>的新義.  

      

          三卦分別為前卦, 今卦與後卦, 但它只是當下的卦變結果, 不必連想到所謂三世因果的前生, 今世和來生……..除非你深知儒易, 史易, 天文易, 術家易 , 以及精熟佛學業論, 輪迴, 因果…… 等等.  


           請你參考<384爻籤文>, 從0 到384號籤, 每一籤號即是表示爻序, 也表示卦和爻位, 如123是<解>九四爻; 如236是<無妄>六三. (九四為第四陽爻, 六三為第三陰爻, 九為陽爻, 六為陰爻). 如果將陽爻變回陰爻, 陰爻變回陽爻, 那麼, <解>九四變回為<師>六四, 即99號籤. <無妄>六三變回為<同人>九三, 即284號籤. 這<師> 就是<解>的前卦; <同人>就是<無妄>的前卦.  


        上述的前提是, 如用逐字法取得卦籤, 則將之定義為現在卦, 變回的卦籤則定義為前卦. 加上用重卦法取得的籤則為後掛, 共有三支籤. 反之, 如果先用重卦法時, 得前卦及現卦, 後卦就用逐字法所得的籤為準.  


        不論採用何種方式取得了現卦, 前卦與後卦, 就都不能再變卦.  


        再舉例說明三卦取得的具體方法:  

        1) 先逐字後重卦法(也就是直接以數為籤號)

逐字法 現卦(333)                                     前卦(309)

                       乾下兌履卦    上巽下兌中孚     第四爻變

(上7下6 變成 上3下6)

111011 = 55(履九四)                       110011 = 51(中孚六四)

     或 7 + 6 x 8 = 55                          或 3 + 6 x 8 = 51

55x 6 + 3 = 333 號籤                       51 x 6 + 3 = 309號籤

重卦法:3,3,3 上卦3巽下卦3巽, 即 3 + 3 x 8 得(27)巽第四爻,  

                   籤號: 27 x 6 + 3 = 165 號籤(巽六四), 這是後卦的籤號  


        2) 先重卦後逐字法

     現卦: 3,3,3 上卦3巽, 下卦3巽, 即3 + 3 x 8 得(27)巽第四爻,  

籤號: 27 x 6 + 3 = 165 號籤 (巽六四)

     前卦: 第四爻變巽六四改為九四, 即上卦3改為上卦7(乾), 即7 + 3 x 8 得姤卦(31), 籤號為31 x 6 + 3 = 189.(姤九四)

     後卦: 333, 即履九四 (即直接以333為籤號)


   上述先逐字後重卦或先重卦後逐字法, 於推算好了之後, 接著請將籤文列出來, 看看真正的內容在前卦, 現卦與後卦有些甚麼不同.


          1) 先逐字後重卦法

      前卦 309 :  

              花殘月缺, 鏡破釵分, 休來休往, 事始安寧.

      現卦 333:  

              嘹淚征鴻獨出群, 高飛羽翼更糾紛;  

              雲征北進, 好音遂聞;  

              朝雲暮雨, 交加有憑.  

      後卦 165

              深潭魚可釣, 幽谷鳥可羅;

              只用長久心, 不必生懷疑.


          2) 先重卦後逐字法

      前卦 189:  

              祿馬交馳, 男兒得志時;

              行程早辦, 榮歸樂期.  

      現卦 165: (如前法)

              深潭魚可釣, 幽谷鳥可羅;

              只用長久心, 不必生懷疑.

      後卦 333: (如前法)

              嘹淚征鴻獨出群, 高飛羽翼更糾紛;  

              雲征北進, 好音遂聞;  

             朝雲暮雨, 交加有憑.

      

        對照上面的籤文, 前卦的籤文兩法不同, 現卦與後卦則是變成對調.  


七. 如何釋籤

   全套籤文求出之後, 進一步的工作就是解籤文了. 384支籤文內, 包括有諸葛籤文及易經爻辭, 易經爻辭於稍後再談. <神算>籤文於籤文後都有籤解, 就以上列先逐字後重卦法求得的籤文為例來作說明;  

       1. 前卦 309 :  

           花殘月缺, 鏡破釵分, 休來休往, 事始安寧.

           籤解: 此爻為凶兆, 家門招禍, 夫妻離散, 財業失敗, 官司遭抑, 占之者

                    切戒比匪, 可免招橫逆.  

       2. 現卦 333:  

       嘹淚征鴻獨出群, 高飛羽翼更糾紛; 雲征北進, 好音遂聞; 朝雲暮雨, 交加有憑.  

           籤解: 功名富貴須勤苦中方得, 若懶惰性成, 或始勤終怠, 欲望飛騰, 終不可及.

       3. 後卦 165

           深潭魚可釣, 幽谷鳥可羅; 只用長久心, 不必生懷疑.

           籤解: 此爻若要成功, 不可鬆懈, 倘一遲疑, 不知其所可也, 占之者, 須堅忍以     

                    持之.

           綜合卦義, 問卦者如果是一直都很不如意, 緣因近墨而黑, 應自我勉勵精進,     

           從困境中求穩定, 等待機會.

    

           如果以先重卦後逐字所得的籤文看看:  

  1. 前卦189:  

             祿馬交馳, 男兒得志時; 行程早辦, 榮歸樂期.

             籤解: 此爻勉人少年時宜聞雞起舞, 勿坐失良機, 他日衣錦榮歸.

        2. 現卦165:  

             深潭魚可釣, 幽谷鳥可羅; 只用長久心, 不必生懷疑.

             籤解: 此爻若要成功, 不可鬆懈, 倘一遲疑, 不知其所可也, 占之者, 須堅忍以   

                      持之.

         3. 後卦333:  

           嘹淚征鴻獨出群, 高飛羽翼更糾紛; 雲征北進, 好音遂聞; 朝雲暮雨, 交加有憑.  

           籤解: 功名富貴須勤苦中方得, 若懶惰性成, 或始勤終怠, 欲望飛騰, 終不可及.

           綜合卦義: 如果錯失機會在前, 再回頭恐怕很難.  


   由上述例子, 看出卦斷似乎相近卻又相異. 一是近墨而黑, 例如損友之類的人, 或不能合作者, 另一則是錯失良機, 或輕忽懈怠招致損失.  


        當然, 斷卦在於對籤文和籤解的十分了解, 才能做到三籤會通, 但是, 最重要的仍是對於問卦者問卦內容的有效掌握. 總而言之, 三支籤文必然優於單一籤文的斷卦, 這是無庸置疑的. 另外是, 斷卦除了斷卦者自身的修為之外, 當時的情境也會影響判斷, 問卦者內心的訴求有所隱誨等等, 也會造成卦籤與情境根本風馬牛不相及的時候, 你得與問卦者再溝通, 以求其問卦心理與真意.  

        不論吉卦或凶卦, 也多有轉機, 斷卦不可助長儌幸之心, 不可省略慰勉之語, 也是積善之謂也. 切記, 即使凶卦, 須委婉而避免負面言語, 甚至藉以詐財騙色.  


八. 前後卦的補述

        前述過去現在與未來三卦, 旨在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參考引喻, 但如果只選用兩卦自然也是可行的, 傳統的單卦斷吉凶休咎, 似嫌簡略, 以下另介紹今後兩卦法, 也合於卦變理論, 不防參考應用之.  


       我們之前曾將六十四卦方圖, 分成陽卦與陰卦, 也就是上卦與下卦之別, 或者也可以說是外卦和內卦的不同吧. 這裡再補充, 將外卦定義為未來時位, 內卦定義為現在之時.  


       以文求數, 以數求卦, 得爻變在上卦時, 此即外卦, 顯示未來時位; 反之, 如得爻變在下卦時, 就是內卦, 顯示現在時位. 先得爻變在上(外)卦則推下(內)卦, 先得爻變在下(內)卦則推上(外)卦, 推算前後卦的原則有二, 這是之一.  

             乾7       兌6         離5        震4        巽3        坎2        艮1        坤0  

                                下卦爻變上卦右推


            乾7        兌6         離5        震4        巽3        坎2        艮1         坤0  

                                                                 上卦爻變下卦左移


        也就是說, 當你以數得卦時, 爻變是在第四, 五及上者(爻序值為3,4,5), 這個卦籤是未來卦籤(即爻變在上卦), 然後上卦不變下卦變以求現在卦. (爻序值為0,1,2時為下卦變)


         例如, 上<震>四下<離>五得<豐>44卦, 第五爻變,44 x 6 + 4 = 268 號籤. 這是未來籤. 然後上卦<震>不變, 下卦<離>向左推一卦, 即<離>五前推為<兌>六, 得新的上<震>下<兌>的<歸妹>卦, 仍為第五爻變, 得52 x 6 + 4 = 316 號籤. 這是現在籤. 如以同樣的數得<豐>卦, 如果是第三爻變, 即下卦變時, 就要下卦不變上卦變, 即上卦<震>三向右推一卦改為<巽>四, 即上<震>下<巽>仍是第三爻變, 得新卦<恆> 28 x 6 + 2 = 190 號籤. 這是未來卦. 

 

        上卦爻變得未來, 下卦左推求現在;  

        下卦爻變是現在, 上卦左推是未來,  


         這是原則之二. 仍以之前的例子再說明. 數2, 4, 8取卦為<比>九五第16號籤, 這是未來籤. 因為是上卦爻不變所以上卦不變, 下卦向左推移, 變成2, 4, 1(原來8 – 8 = 0, 進位為艮1), 得新卦<蹇>10 x 6 + 4 = 64 號籤, 這是現在籤了.  


        從上述的說明, 你會發現, 取卦的方法原就是重卦法, 只是定義為現在或未來端視爻位的取決而有所不同, 須再經推移變卦來求得另一個卦罷了. 這個前後卦的原理, 請對照方圖, 其實就是上下或左右卦序的移動, 形成新的小三角關係, 因為不是進一就是退一. 也所以卦變的空間較小, 提供參考. 另外, 上下卦, 前後卦或陽卦陰卦之分外, 也還可以是主從卦的認知, 來解釋籤文.  


附記:  

       不論你使用前述任何方法所求得的卦, 即是六十四卦籤號碼(0 – 63), 然後推算爻籤(0 – 383). 這也就是把推卦法分成兩段, 分別為卦與爻籤的推求作法, 但是, 卦與籤當然是一致的(相同的卦), 亦即卦是爻本身的卦, 爻是卦本身的爻, 它們就不是之卦的關係了. 這樣的卦與籤, 就不是前後卦, 而為卦是前提卦, 爻是推論爻.  


       易經384爻籤之外, 還有另加本卦64卦籤的作法. (伏犧廟卦籤的求法)

       台北伏犧廟的籤有384 + 64 = 448支籤 或者抽到卦籤, 或者抽到爻籤, 但仍是一籤論吉凶休咎, 並不像是同時各抽一支卦籤和一支爻籤, 這就不合易卦的原理了, 不是嗎? 但如果同時抽到一支卦籤和一支爻籤, 那麼, 這兩支籤就有之卦的關係了? 但要如何解籤, 就不得而知了.


   又伏犧廟的卦爻籤, 似乎加了干支五行, 已不是純粹的周易. 周易的推卦, 在孔子以前, 多為單卦法或兩卦法, 即之卦法, 干支或五行, 應該是加入術數家的作法?   

   台北的伏犧廟在: 台北市復興北路的民權東路口附近(木柵線捷運中山國中), 有興趣的讀者, 不防前往參拜了解.  


   以上我們所研討的卦學, 基本上是卦與爻兩者的轉換應用, 也就是都要應用爻和卦的定位, 而不單是主卦與之卦的推算, 因為, 這種卦與卦的推算, 或者說是轉換, 就有多爻變的作用, 但最多只有六十四卦, 如果使用<焦氏易林>, 它就有64 x 64 等於4096卦可用了, 這部份留在最後研討.  


九. 文字通靈另一章

        文字通靈, 有何根據?  

        “南無阿彌陀佛”, “天國近了”, “阿拉真主”, ……………..

        還有家戶的春聯, 政治的標語, 公司訓言…………..

        “只要高潮, 不要騷擾 “

        還有三言兩句的政治訴求, 商業聳動說辭…………..

        甚至詩, 辭, 歌, 賦, ……………………..

        長篇大論, 就不只是文字通靈, 可是文以載道了,  


        藉文字通靈以文字取數, 以數取卦, 不容易熟悉, 建議你採用問卦者的心中之數, 否則, 你算計的這個筆劃數得謹慎應用了. 下列不是訣的訣, 供參考:  

        三點水旁算四劃, 月旁肉邊須分明, 草頭六筆慕從心, 左阜又邑追是辵,  

        成是七劃獅幾劃, 五迥六迴度考老. 伏犧一筆開天地, 康熙五二四方雷.


         認識部首須得花些時間, 不只上述口訣的範圍而已. 談到文字通靈, 最據代表性的莫過於符咒, 如果用得到, 你可以參考有關書刊自己DIY, 伏犧廟有八卦符, 凡廟大抵皆有符, 因為有些翫易家會在牆壁上, 或桌面, 或椅背貼上符, 以求靈驗云云. 以下談卦的本源: 易經.


十. 易經

       六十四卦的發展, 相傳是殷商時代就有的, 但以周文王之後才熱門, 所以稱周易, 現在所看到的易經, 據說是孔夫子所修正的, 儘管如此, 經文難懂, 自古以來解經者不計其數, 迄仍沒有真正完全解出經義. 近代有學人從天象曆算解經, 也有專家認為易經是一部殷商紀史, 至於術數家則更自成一套爻辭或爻詩, 因此, 當你看到其他任何以易經或六十四卦名義所作的384爻義, 是會有些出入的, 這事並不足為怪.  


        易為卜書, 但要想從易經實用於占卦, 似乎不太容易, 也不太可能, 因為孔夫子把易經儒家化, 辭義倫理化, 吉凶云云, 頗嫌含糊.  


        作者將易經爻辭與<神算>籤文並列, 提供參考. 如上所述, 易經辭義艱澀, 只能參酌多家注釋取其合理解釋者, 以為定義, 又文筆簡約化, 目的在於提供想像空間, 但不可與<神算>籤文並用以之斷卦, 你要麼選用<神算>籤文, 要麼選用易辭, 切不可混用. 只是如果你要使用易經爻辭斷卦, 則應先把<周易本義>了解一番始可. 

 

       易經爻辭, 附在<諸葛神算>, 只是便於卦爻與籤號的兩相對照, 其文簡約, 不比原文長多少. 易經表面是看不出有太多如歷史易家所說的歷史典故(如殷商奴隸史) , 也難於看得出如曆算易的天象與紀曆, 但是, 很奇妙的, 隱約中都有連帶的因果關係, 所以, 當你解爻辭的時候, 不論吉或凶, 它總是會要有前提的, 目下看起來是吉, 如果條件的前提不合, 雖吉仍可能變為凶(正如前言所說的). 反之, 眼前是凶卦, 也並不表示凶不可解, 有時候反是吉的契機!


       作者的易經爻辭只是參考易學資料而作簡註, 不足以為典範, 謹此聲明.    


十一. 如何以卦推卦: 易林4096卦的應用


        即仍使用以數取卦法, 如數2, 3, 4, 以第一數2 與第三數4取得34<屯卦>, (2+4X8) 這個屯卦就稱為原卦, 本卦或主卦. 然後以中間數的3 (大於等於8時要減8, 而不是減6), 3+4X8=35 得益卦, 這益卦就是屯卦的之卦. 屯卦的總序為2176, 即34X64=2176, 然後加35得2211, 也就是益卦的序值.  


       取得屯卦, 就使用屯卦的卦辭來解卦, 此時就不是用爻辭解釋了, 因為沒有爻的數序. 而且, 向來用之卦的卦義為準, 並不考慮原卦的卦義, 也因此, 想要利用易林占卦其實並不容易, 儘管易林有4096卦. 因此, 不妨也使用前後卦的觀念, 即主卦與之卦並用, 試試看以兩卦來占卜? 因為, 理論上屯卦既然是益的主卦, 那麼, 找其中也是34的屯卦(總序為2210), 為主卦. 但是這樣的取卦論斷, 邏輯上似乎欠合理? 留待翫家參考.

    

        易經卦解, 其實骨子裡還是要參酌六爻的爻辭, 佐為斷卦的資料, 是比較合理而可行的辦法, 因此, 本書附錄易經64卦辭與爻辭, 供做簡單的參考, 其內在的意義和應用, 仍要讀者們自己去深入了解.  


        <焦氏易林>的4096卦辭, 以白話文使它易於閱讀與應用. 這時的取卦法, 原則上還是以數取卦, 以卦取義的方法, 只不過所得的之卦, 就不是64卦之內的卦, 而是4096卦內的某一個卦了, 在此重復提醒.   


         易林4096卦較之64卦, 當然是內容更豐富有趣得多了, 是參考了其他著作編寫而成, 不過美中不足的是, 內容有些重複, 應該是有待翫家的改善, 總之, 如何運用, 請讀者自行研究發展, 作者就不再在此贅敘了.  


        總之, 吉凶兩字, 不是測明天的晴雨, 或樂透開獎的預測, 應該是有一段時距事件的推算, 重要的是, 卦數不是在猜測, 而是察言觀色之餘¸ 對自己所做的卦算, 有一定的掌握, 才可能為人們釋疑解惑而安定人心!


        最後, 三個數的取得, 也有人用三粒’骰子”每撒1次為一數, 撒三次得三數, 然後依上述原則取卦, 因為各有六面, 也似乎是六爻的機率運算. 倒是十分簡易可行.

參考: 易經卦學的八卦排序自坤至乾的0到7, 也就是從坤初爻的000到乾上爻的383, 翫者也可以自己反其道而行, 從乾的0至坤的7排序, 試試看!


        另附有宋代陳摶所作的<易經64卦詩籤>, 表現64卦的不同定義也提供翫賞.  

陳摶<六十四卦詩籤>

  1. 坤: 厚德載萬物, 承天則順昌, 馬行疆地遠, 坤厚有輝光.
     
  2. 剝: 剝至事雖傷, 陰人恐在床, 朝雲無定處, 得雨始無防.
     
  3. 比: 建國安邦比牧侯, 和民畜眾樂忘憂, 窮鴻列陣飛宵漢., 移鳳移時萬里游.
     
  4. 觀: 上觀民教下辨民, 樂以忘憂物外天, 西北有音來報祿, 中天明月又重圓.
     
  5. 豫: 蛰藏宇宙待陽和, 一奮春雷變化多, 花果園林皆茂盛, 建侯逢旅月愈高.
     
  6. 晉: 建侯安萬國, 錫命日三來, 利祿榮千百, 佳陰遠地來.
     
  7. 萃: 陰合陽來事未明, 造傳經濟水邊危, 落花結實庭前果, 西北將行事有疑.
     
  8. 否: 去路縱如千里遠, 沖天難得一回飛, 彩雲秋後真堪羨, 酌酒高歌對落聯.
     
  9. 謙: 山之高大在地中, 謙退有終益爻祥, 先後喜得居尊上, 利祿涉川在他鄉.
     
  10. 艮: 征行趨北又趨東, 於祿求財事事通, 去就朝天終有日, 不惟成始又成終.
     
  11. 蹇: 一對鴛鴦水上浮, 芰葉風暖日方西, 山前山後故人會, 始覺從茲路不迷.
     
  12. 漸: 幾度江邊釣, 游魚未上鉤, 瀟湘一片景, 將久快心頭.
     
  13. 小過: 小午年中喜, 逢豬先立根, 鹿從天上至, 二象滿門闌.
     
  14. 旅: (五陽) 旅巢傾覆更遭焚, 謹事當無獄難屯, 若見出行千里去, 須間哭泣在私門. (五陰) 羈人失所已多時, 未見羊猴未見歸, 柱石貴人頭帶斗, 星回斗柄耀光輝.
     
  15. 咸: 一得西南女, 門庭日漸榮, 園林桃李發, 門外二山青.
     
  16. 遁: 莫嘆常屯蹇, 久滋事漸通, 欲知成就處, 須在馬牛中.
     
  17. 師: (陽) 眾力推排處, 無心遂有權, 雖然煩與冗, 利祿勝當年. (陰) 凶事終成吉, 功名來便亨, 且圖安樂處, 莫戀百花生.
     
  18. 蒙: (陽) 隔江驚曉不成危, 木盡煙消總作灰, 陽氣復來先報喜, 雪寒觀笑賞江梅. (陰) 進退意沉吟, 心疑事未成, 欲逢名與利, 直待一陽生.
     
  19. 坎: 坎險元當便習通, 保邦保國自相容, 半天立地寒鴉鵲, 一雁從空徹上窮.
     
  20. 渙: 莫將好事只如閒, 切恐因循事不安, 不戒履霜馴致後, 堅冰散釋識尤難.
     
  21. 解: 一經西南別是家, 秋風吹謝滿花園, 經綸又釣長江畔, 若獲佳魚慶自賒.
     
  22. 未濟: 乘龍防有失, 濡尾有淹留, 若得高人力, 殊無戚與憂.
     
  23. 困: 困嗟固轍困金鱗, 未是西郊破密雲, 得遇江河升斗水, 直須寅地見光輝.
     
  24. 訟: (陽) 黃犬嗷嗷兩度危, 全豬初喚見享期, 若逢午鼠前途去, 一向安榮事事宜. (陰) 言防口舌易成功, 不說須歸兩大功, 刺有高人相喜合, 終須人語不為凶.
     
  25. 升: 攸往利東南, 清天日正長, 命榮災自去, 名利得成雙.
     
  26. 蠱: 皓月有盈虧, 長河濁又清, 縱然逢大事, 端坐不須驚.
     
  27. 井: 九仞居成後, 千山歲不勞, 要逢忻樂地, 先必見咷號.
     
  28. 巽: 憂極樂還來, 春陽一旦回, 滿園桃李大, 丹桂一枝開  
     
  29. 桓: 君子居安不必遷, 前途無滯復周全, 日邊一鹿持書至, 遐邇聲名四海傳.
     
  30. 鼎: 利害紛紛鼎, 初生王器須, 知長子榮三, 足若全須大.
     
  31. 大過: 獨立高樓陰失色, 有期不到兩成非, 園林別種仙桃果, 但遇良朋振羽衣.
     
  32. 姤: 天邊月又重圓, 原上枯枝色更鮮, 不識桃園歸去路, 誰知今日遇神仙.
     
  33. 復: 五馬西行進難阻, 更宜守舊親相輔, 萬里鵬程化杳冥, 五個佳人江上舞.
     
  34. 頤: 丹桂飄香日 功名事不遲, 人行千里外, 觸景正芳霏.
     
  35. 屯: 逢屯好展經綸手, 遇敵方知政治通, 進步悔生多不足, 危前守後有春風.
     
  36. 益: 貴人暗相助, 行藏且待時, 莫愛花開早, 須知結實遲.
     
  37. 震: 紫府門蘭特地開, 恩波逐一向陽來, 承豬跨鼠當無日, 從此亨光綴上台.
     
  38. 噬嗑: 自是嫦娥宮裡人, 桂花分得一枝春, 化工不負辛勤業, 蘭緩歸來喜氣新.
     
  39. 隨: 反目相看事意乖, 名場利祿兩難諧, 東堂女子須防謗, 一見羊蛇定惱懷.
     
  40. 無妄: 震雷一聲好乘時, 威令施張茂盛宜, 匪正悔生宜改正, 有人相引上雲梯.
     
  41. 明夷: 困甚艱難無不成, 時宜蒞眾晦明時, 無傷尤有屯邅時, 進步亨衢指日升.
     
  42. 賁: 文字生光日象昭, 薰風吹動海門潮, 可將巨浪通天表, 咫尺如梭達九宵.
     
  43. 既濟: (五陰) 莫待祿高榮, 須思禍與凶, 預防兼早備, 方可保初終. (五陽) 仙丹已到綠楊堤, 險難經今已別離, 福去禍來終不錯, 不須回首預前期.
     
  44. 家人: 家道年來盛, 險功在祖宗, 沛恩澤一千, 兩子又攀龍.
     
  45. 豐: 有約還如夢, 無緣人阻程, 若求亨泰處, 須用見寅辰.
     
  46. 離: 久壓高才兩, 方施一旦明, 太陽當下照, 萬國繼昇平.
     
  47. 革: 本是屯邅下, 雖憂不足疑, 取新宜去舊, 方得兩相宜.
     
  48. 同人: (陽) 玉兔銜刀借力時, 此時平聲上天梯, 不慚虛譽流傳事, 方得成名不失期. (陰) 誰家女子倒戈矛, 利祿須知向此求, 到得嶺頭須快樂, 更防欣喜卻成憂.
     
  49. 臨: 陰轍陽微晉地凶, 臨民保正事無窮, 斷橋一馬須防失, 外事紛紛憂我衷.
     
  50. 損: 望斷符雲事轉虛, 相逢陌上意皆殊, 當時許我平生事, 及到終時不似初.
     
  51. 節: 一鴻天下飛飛翼, 花有明香月有斜, 滿園桃李無結實, 一枝鶯綴秋葩.
     
  52. 中孚: 信及豚魚吉, 羊奔報喜音, 猴來乘龍喜, 平步踏青雲.
     
  53. 歸妹: 春花秋月兩相思, 好展眉頭折桂枝, 一得九重思信及, 須知車馬慶回歸.
     
  54. 睽: 劉郎別後路滔滔, 鴻雁來傳有信牢, 欲問故園當日事, 東風依舊綻紅桃.
     
  55. 兌: 得用在西方, 講習自悅怡, 桃李遇春風, 化龍千里疾.
     
  56. 履: 上下之可居, 居山家必遷, 去處無憂患, 楚地既周旋.
     
  57. 泰: 否泰循環太過通, 喜知生育得時豐, 固基保守前程吉, 千里張帆得便風.
     
  58. 大畜: 潛然一櫂去如梭, 萬里風波得意過, 十倍釣鰲終有得, 醫瀛此去路無多.
     
  59. 需: 胡僧引路未相通, 始見豐姿便應龍, 聞說垂楊蒼翠候, 騎龍御馬到仙宮.
     
  60. 小畜: 雲散暮天晴, 寒溪一帶清, 音書終有望.
     
  61. 大壯: (五陽) 守志休謀望有災, 當逢天水好和諧, 立身正大無虛險, 自守林中一果開. (五陰) 財利須防失, 欣情恐有悲, 常人終喜悅, 撓夜敘綢繆.
     
  62. 大有: 欲進又徘徊, 心危事不危, 貴人相指引, 名利得榮歸.
     
  63. 夬: 綠柳堤畔貴人來, 半是憂疑半是猜, 好把舊謀重改變, 莫教空去卻空回.
     
  64. 乾: 運覆無窮立建功, 乾分四得萬方同, 龍飛變化九天去, 男子生騰定位隆.  
     

.



Powered by

公告

歡迎使用!請看我的最新公告。

進一步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