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
welcome to visit me

歡迎光臨 welcome to visit me 歡迎光臨 welcome to visit me 歡迎光臨 welcome to visit me

歡迎光臨
welcome to visit me

歡迎光臨 welcome to visit me 歡迎光臨 welcome to visit me 歡迎光臨 welcome to visit me
  • 首頁
  • 如是我云
    • 關於吳們書屋
    • 如是我云
  • 中陰得度經
    • 造經因緣
    • 中陰般若波羅密多經
    • 中陰得度經註
    • Bar-do中陰得度
  • 佛足
    • 心經講述
    • 心經別錄
    • 蜘蛛經
    • 佛學筆記
    • 絹書<中陰得度經>
    • 絹書<心經> <蜘蛛經>
  • 墨池情趣
    • 大草書書法之路
    • 古今草書欣賞
    • 日本草書欣賞
  • 草書千字文四帖
    • 李普同千字文
    • 周興嗣千字文
    • 傅心畬千字文
    • 葛正剛千字文
    • 草書商道
  • 大寶積正法經及註
  • 經營經濟學
    • 商道淺釋
    • MBA筆記
  • 大易數位卦學
    • 易經卦的今昔
    • 諸葛神算
    • 籤文
  • 更多
    • 首頁
    • 如是我云
      • 關於吳們書屋
      • 如是我云
    • 中陰得度經
      • 造經因緣
      • 中陰般若波羅密多經
      • 中陰得度經註
      • Bar-do中陰得度
    • 佛足
      • 心經講述
      • 心經別錄
      • 蜘蛛經
      • 佛學筆記
      • 絹書<中陰得度經>
      • 絹書<心經> <蜘蛛經>
    • 墨池情趣
      • 大草書書法之路
      • 古今草書欣賞
      • 日本草書欣賞
    • 草書千字文四帖
      • 李普同千字文
      • 周興嗣千字文
      • 傅心畬千字文
      • 葛正剛千字文
      • 草書商道
    • 大寶積正法經及註
    • 經營經濟學
      • 商道淺釋
      • MBA筆記
    • 大易數位卦學
      • 易經卦的今昔
      • 諸葛神算
      • 籤文
  • 首頁
  • 如是我云
    • 關於吳們書屋
    • 如是我云
  • 中陰得度經
    • 造經因緣
    • 中陰般若波羅密多經
    • 中陰得度經註
    • Bar-do中陰得度
  • 佛足
    • 心經講述
    • 心經別錄
    • 蜘蛛經
    • 佛學筆記
    • 絹書<中陰得度經>
    • 絹書<心經> <蜘蛛經>
  • 墨池情趣
    • 大草書書法之路
    • 古今草書欣賞
    • 日本草書欣賞
  • 草書千字文四帖
    • 李普同千字文
    • 周興嗣千字文
    • 傅心畬千字文
    • 葛正剛千字文
    • 草書商道
  • 大寶積正法經及註
  • 經營經濟學
    • 商道淺釋
    • MBA筆記
  • 大易數位卦學
    • 易經卦的今昔
    • 諸葛神算
    • 籤文

造經因緣


<中陰得度經>的集造, 緣自一時靈感.  

1989年閱讀<容格心理學與西藏佛教>, 從而追溯到<The Tibetan Book of the Dead>, 再溯漢譯本<西藏度亡經>, 而集漢藏有關中陰經論而成. 但其源流則是來自西藏佛教開宗大士蓮花生上師之遺密(bardo todhol),漢譯<中陰救度>或<中陰得度>.是上師幫助往生者所施與的導引遺密, 非常不同於傳統而有優於傳統的佛教超薦.

上師是西元八世紀的人, 他的手稿, 於二十世紀初被發現. 於1927年為美國學者伊文思溫慈博士翻譯成英文,並常置於枕邊.  

依照遺密翻譯的所有英漢或日文本, 以之念誦都不容易, 何況自修. 所以濃縮為<中陰得度經>, 論經體是為<<大藏經>>的經外經, 但是內含漢藏佛教經論, 經中有經, 也就是以經寫經, 是最簡明易曉的度亡經, 更重要的是成為普羅大眾最平易的自我靈修經典.

蓮花生上師<中陰得度>的密意, 在導引靈識於中陰境遇, 使能趨吉避凶, 度往彼岸, 即趨向天界而生, 至少福佑再生為人, 而不是靈識被驅趕奔向奈河橋, 走奈何橋, 是道教引進佛教之地獄道, 綜合儒家思想, 以因應社會教化之需, 但上師的密意, 回歸佛教度化眾生的教義, 在於導引靈識向上, 因為既是從人道而來, 自應昇級走上天道, 而不是地獄道受審判, 至少在往生路上, 讓靈識一路好走. 再說, 地獄受審判, 並不符佛教之業與輪迴的基本要義.  

近百年來, (中陰得度)遠播西方國家, 漢英譯本都不少於十本, 也都十分受到歡迎, 但都等同限於以(生死學)來看待, 真正做為度亡的作用反而不見, 也不得見, 所以集造<中陰般若波羅密多經>, 又名<中陰得度經>.

<中陰得度經>, 1994年8月集造完成, 特別是有關中陰的經論, 取其精義加以彙編, 所以是經內有經, 但仍盡力契合佛教的<因明>理則, 以充分表達上師導引密意. 因覺時緣成熟, 希望藉以助益有情信眾.  

中陰, 即靈識轉生的時空境遇, 也就是處在七七四十九天內的狀態. 佛教俱舍宗以為有一定之中陰, 成實宗以為無之, 大乘宗以為有無不定, 謂極善極惡之人無中陰, 直至所至, 餘皆有之, 應是指亡後靈識之過程.  

<中陰得度經>有勝於道教, 也優於佛教傳統的薦亡經誦, 不但可以為逝者度亡, 特別是可藉以自我靈修! 佛經浩瀚深奧, 而<中陰得度經>經文精簡, 掌握佛教基本要義, 即對於業與輪迴有明確而積極的提示, 是度亡慰靈最好的寫本, 也是在世者生命學習的最佳經典.   

冥界觀念在漢地, 往生者必先經過奈河橋, 被驅趕或帶往地獄, 向閰羅王報到接受審判. 但依<諸經佛說地獄集要>,  閻羅王應該只是單一, 類似監獄長, 轄下有許多鬼眾, 但不具有審判權力, 而道教將亡靈當做囚徒, 每七天接受一次審判, 不止一個殿, 而是十個閻羅殿, 不止七七的四十九天, 是三個月,或三年, 是道教結合儒家思想, 守孝三年的觀念而形成的?  

而且, 往生者被驅往地獄 接受閰羅王的審判與處罰, 多於地藏菩薩的慈

悲與寬恕? 也沒有目蓮尊著的導引, 所以, <<大藏經>>的總編集, 智升法師並不贊成道教有關地獄的描述(669-740).  (引用佛學家的研究)


<中陰得度經>有著作權, 不得藉之以從事募捐等事.2018/2/28




提供者:

公告

歡迎使用!請看我的最新公告。

進一步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