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陰得度經>的集造, 緣自一時靈感.
1989年閱讀<容格心理學與西藏佛教>, 從而追溯到<The Tibetan Book of the Dead>, 再溯漢譯本<西藏度亡經>, 而集漢藏有關中陰經論而成. 但其源流則是來自西藏佛教開宗大士蓮花生上師之遺密(bardo todhol),漢譯<中陰救度>或<中陰得度>.是上師幫助往生者所施與的導引遺密, 非常不同於傳統而有優於傳統的佛教超薦.
上師是西元八世紀的人, 他的手稿, 於二十世紀初被發現. 於1927年為美國學者伊文思溫慈博士翻譯成英文,並常置於枕邊.
依照遺密翻譯的所有英漢或日文本, 以之念誦都不容易, 何況自修. 所以濃縮為<中陰得度經>, 論經體是為<<大藏經>>的經外經, 但是內含漢藏佛教經論, 經中有經, 也就是以經寫經, 是最簡明易曉的度亡經, 更重要的是成為普羅大眾最平易的自我靈修經典.
蓮花生上師<中陰得度>的密意, 在導引靈識於中陰境遇, 使能趨吉避凶, 度往彼岸, 即趨向天界而生, 至少福佑再生為人, 而不是靈識被驅趕奔向奈河橋, 走奈何橋, 是道教引進佛教之地獄道, 綜合儒家思想, 以因應社會教化之需, 但上師的密意, 回歸佛教度化眾生的教義, 在於導引靈識向上, 因為既是從人道而來, 自應昇級走上天道, 而不是地獄道受審判, 至少在往生路上, 讓靈識一路好走. 再說, 地獄受審判, 並不符佛教之業與輪迴的基本要義.
近百年來, (中陰得度)遠播西方國家, 漢英譯本都不少於十本, 也都十分受到歡迎, 但都等同限於以(生死學)來看待, 真正做為度亡的作用反而不見, 也不得見, 所以集造<中陰般若波羅密多經>, 又名<中陰得度經>.
<中陰得度經>, 1994年8月集造完成, 特別是有關中陰的經論, 取其精義加以彙編, 所以是經內有經, 但仍盡力契合佛教的<因明>理則, 以充分表達上師導引密意. 因覺時緣成熟, 希望藉以助益有情信眾.
中陰, 即靈識轉生的時空境遇, 也就是處在七七四十九天內的狀態. 佛教俱舍宗以為有一定之中陰, 成實宗以為無之, 大乘宗以為有無不定, 謂極善極惡之人無中陰, 直至所至, 餘皆有之, 應是指亡後靈識之過程.
<中陰得度經>有勝於道教, 也優於佛教傳統的薦亡經誦, 不但可以為逝者度亡, 特別是可藉以自我靈修! 佛經浩瀚深奧, 而<中陰得度經>經文精簡, 掌握佛教基本要義, 即對於業與輪迴有明確而積極的提示, 是度亡慰靈最好的寫本, 也是在世者生命學習的最佳經典.
冥界觀念在漢地, 往生者必先經過奈河橋, 被驅趕或帶往地獄, 向閰羅王報到接受審判. 但依<諸經佛說地獄集要>, 閻羅王應該只是單一, 類似監獄長, 轄下有許多鬼眾, 但不具有審判權力, 而道教將亡靈當做囚徒, 每七天接受一次審判, 不止一個殿, 而是十個閻羅殿, 不止七七的四十九天, 是三個月,或三年, 是道教結合儒家思想, 守孝三年的觀念而形成的?
而且, 往生者被驅往地獄 接受閰羅王的審判與處罰, 多於地藏菩薩的慈
悲與寬恕? 也沒有目蓮尊著的導引, 所以, <<大藏經>>的總編集, 智升法師並不贊成道教有關地獄的描述(669-740). (引用佛學家的研究)
<中陰得度經>有著作權, 不得藉之以從事募捐等事.201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