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四帖, 與<商道>小草書, 資為參考, 可以建立草書字彙.
<書譜>帖子自備. 臨習<書譜>前, 先讀它一遍, 了解他的內容, 至少懂得大意, 知道斷句. 因為學草書, <書譜>是必修課, 不懂它就寫不好它, 寫不好它, 就不能雙行道, 熟習之, 寫到很順手了, 臨帖或自運, 就任你遊!
大草書之路
大草書, 有的學者說大草即狂草, 兩者不分, 也有認為大草與狂草是不同的, 真正的狂草水墨圖畫化, 但它仍是藉文字的書寫而成, 真正的狂草, 已經不是在看字, 而是看點線面, 狂草即書與畫的綜合體吧?
關於狂草書法, 請參考卜茲(陳宗琛1959-2013)的作品.
歷史上, 說狂草的代表作是懷素的<自敘帖>, 其實, 它還是大草, 只因為他被稱為狂僧, 所以他的草書也就被稱為狂草? 懷素還寫有一篇<佛說四十二章經>. 雖然千百年來, 並沒有人寫類似這兩帖的字, 但它卻是從小草書到大草書, 必修的途徑! 因此, 從<自敘帖>開始欣賞.
從<自敘帖>開始, 目的也是在鍛鍊於書寫時線條的穩定性, 也就是書法線條的運筆, 特別是迴轉, 都要在你的手臂控制之下! 但先不必在於字體的形似, 當然, 如要追求臨寫得形似甚至於神似, 自是最好不過了, 但這是另一個途徑, 另一書法趣味, 就不在本課題之內!
書法學習, 如果是遵循古法, 從篆隸楷行而小草而大草書, 自是最理想, 如胡適先生說的, 為學當如金字塔, 要能廣大要能高, 藉此與你共勉! 但時代不同, 如今多只從楷而行而草, 甚至略過行書, 就習小草, 基本功恐怕就會不足了. 不過, 主要原因還是未有連筆書寫的習慣, 或者說是歷練吧 !
連筆書寫, 或者叫做連綿草書吧, 是小草書進入大草書法必修的基本功, 所以 , 藉小草書的<千字文>四集, 當作連筆書寫的參考本, 也當作是草字彙本. 這四冊小草書, 還有<商道>功力平常, 或有寫得不好, 甚至寫錯, 就略過或照你的習慣筆法書寫吧! 重點是以自己的筆觸書寫, 而不在臨帖, <千字文>與<商道>只是作為連筆書寫的參考本, 不算是字帖囉.
<千字文>四集, 請依序次第而進, 每一次連筆寫六個字為原則, 偶爾可有二三字或七八字連筆.
1. 李普同<千字文>, 初習連筆, 以能夠連續書寫為主, 線條穩定, 先不在於粗細的表現.
2. 周興嗣<千字文>, 連筆書寫, 字的線條可有粗細之別, 字與字連筆時, 要能粗到細, 細到粗.
3. 傅心畬<千字文>, 繼續連筆書寫, 字可放大一點, 或小一些, 一行裡大小穿插, 仍盡量保持連筆.
4. 葛政剛<千字文>, 字大小隨興, 線條粗細任你遊, 字與字可不連線, 但保持連筆的動作,
5. 堤正敏<商道>, 也是以長篇文章來繼續練習連筆書寫, 如果寫來有比較自然而流暢的感覺, 這就對了. 然後, 請再接再厲, 更上層樓寫<書譜>.
6. 孫過庭<書譜>, 是寫草書的必修課, 如果未曾寫過就務必先臨寫熟悉之, 然後, 請自行拿來寫成大草書, 它沒有<商道>好寫! 但是, 只要通過<書譜>, 即可悠遊進入古今草書的世界!
有朋友說: 連筆書寫, 有必要另花時間專攻嗎? 直接臨習古今草書帖, 不就可以順理成章寫成大草書了嗎? 並不!
先從古今草書帖, 包括長卷短軸的作品來看, 百分之百連筆書寫而成者, 記憶中只看過一 件, 它的確是連筆而成, 自首至尾數百字連續不斷, 功力不凡, 但直覺它也還只是連綿草, 不是大草也不是狂草書! 有學者研究, 以長卷(字數多)作品的書寫線條連續率作統計. 長卷橫幅大約40cmX100cm以上, 有一行一筆或一行二筆書寫, (所以建議每一筆平均連寫六個字)兩者平均之, 各家連筆率: (狂草藝術表現形式 梁文斌)
唐 懷 素 自敘帖 42%
宋 黃庭堅 憶舊游3.8%
黃庭堅 藺相如傳1.9%
徐 渭 草書二首84%
明 祝允明 赤壁賦 2.6%
清 王 鐸 秋興詩54%
清 王 鐸 草書卷91%
連筆率各家不同, 是理所當然, 但是差距不小, 王鐸的兩卷, 本身也相差近半, 只是他的連筆率都比別家來的特別高, 而黃祝兩家的連筆率則顯得出奇的低, 所以問題就來了, 練習連筆, 功在何處? 再說, 連筆率40%以上連筆的字肯定不好寫, 4%以下的字也不容易學, 為何? 功在連筆!
功在連筆, 這個功, 說穿了也即是書寫習慣, 習慣成自然就成功, 至於寫得好不好, 則是另一層次了. 古人書法, 除篆隸楷書, 逐字揣摩外, 多能連筆, 特別是能夠默寫, 這默寫就不是現代人能做到, 除非只寫寫詩詞, 但如一首詩28個字, 能默寫與否, 以及能連筆與否, 書法的成果就大不相同了! 所以實習以一筆書寫六個字, 這同時也即在養成默寫的習慣! 補今人默寫能力之不足.
大草書法, 不是非要寫得接續連綿, 但說習慣成自然, 不免俗了, 其實應該說是功在筆勢的養成!
==================================================
大草書法竅門
書寫大草書, 自然要有小草書的基礎, 然後加上連筆書寫的基本功, 才能順勢進入大草書的境界, 這是我對大草書書法所秉承與執著的信念.
大草書法, 表面看起來, 並不全然是字字有連續的筆跡, 但是, 連筆書寫的筆觸, 或者說是筆意潛藏在每個字中, 所以, 要把連筆書寫, 鍛鍊成運筆的基本功, 方才足以展現大草書法的情態和意念, 不論是寫意,寫情, 或態或法. 連筆書寫, 自古以來本就存在, 但古今異變, 把連筆書法埋沒了.
連筆書寫, 一是要有小草書寫的基礎, 一是要有字彙的累積, 這是竅門!
寫草如寫楷, 即使是草書, 也要慢條斯理, 也就是說慢工才能出巧匠的意思, 不過這話還是玄, 我以為, 慢工才能展現質感, 這質感正是書法奧義之所在. 大草書的特點, 在於字與字之間的連續性, 這連續性, 表現出來的即是所謂的筆勢, 而不一定是看得到的連筆線條, 連筆書寫, 在於筆勢的養成.
從古今草書作品, 草書的連筆率, 表面看起來, 並不很高, 但是筆勢隱藏其間, 這對初學大草書者而言, 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不過, 話說回來, 連筆較多的作品, 從欣賞的角度, 還是比較賞心悅目, 例如, 欣賞黃山谷的<李白 憶舊遊詩>較之<廉頗藺相如列傳>, 看起來, 舒服得多, 也是竅門在此中!
書法, 不論篆隸楷行或草書, 不同的書法家, 各有不同的表現, 所謂人各有體, 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甚至一個書法家, 即使只寫草書, 也會有不同的展現, 如上述的黃山谷的作品<李白 憶舊遊詩>和<廉頗藺相如列傳>筆觸迥異, 又如懷素的<自敘帖>, 和<食魚帖><苦筍帖>相較, 也是非常不一樣的風格!
同是一篇<閱江樓記>, 祝允明草書, 和陳氏作品, 筆觸是大異其趣. 所以你書寫的三字經, 和我書寫的三字經, 體態不同, 筆趣不仿, 是很自然的事, 卻也都可互相欣賞, 互相切磋, 這不就是書法趣味之所在? 專攻寫小草書, 當然是一門趣味, 但止於單<字>之善, 不至於<澡雪>境界, 這是我的想法?
<澡雪>, 語出<文心雕龍>, 不妨引用之, 藉以形諸書法, 尤其是大草書法的書寫心境, 情境, 或者說是意境吧. 日本學者河內利治, 寫: <書法美學研究>, 一大本著作, 將書法的美, 網羅殆盡, 看的似天花亂墜, 讓人覺得, 好像書法無邊! 所以, 借<澡雪>兩字概之.
草書筆法, 談到王鐸, 學者說他與黃庭堅是集大成的書法大家, 如果要臨寫他的字, 建議, 先自修學一點水墨畫的用筆, 所謂書畫同流, 就是這個意思吧? 另外, 我欣賞董其昌的字, 給人的感覺是, 流暢婉轉, 寫詩情畫意文章的草書, 別有風味. 他的字, 真的要慢工才能寫得細緻, 這也是竅門之一.
中國近代草聖林散之(1898-1989), 人稱散翁, 先生的盛名, 是七十五歲, 於日本書法展時, 被發掘出來的. 他一直是以畫家自居, 他自己大概也沒想到, 老來書法蓋過圖畫而大名晚成. 他特別喜歡, 也專擅長峰羊毫筆寫作, 看似字字獨立卻又字字筆勢連貫, 這筆勢, 正是大草書法的核心價值.
先生十六歲就能懸腕, 我七十六歲才學習, 至今仍只是半懸. 不過他說, 臨字要似與不似之間, 就能成功. 這話, 解釋了所謂的不泥古, 讓我豁然開朗, 滿心舒懷, 不再猶疑!
先生還說, 可以寫行書練腕力, 特別是筆畫要交代清礎, 這句話很平常, 卻是竅門中不可輕縱的竅門!
筆畫要交代清礎, 在這裡, 如是我云, 我要交代清礎我自以為是的含義. 篆隸楷書應是沒問題, 但從行而草,尤其是大草書, 就得十分在意. 從古今帖, 特別是大草書, 其中筆畫含混, 交代不清礎的情形, 即算是書法大家也不免. 但是大草書, 就是要省筆畫, 特別是講究連筆, 那, 交代不清礎就難免了. 然則, 筆畫要交代清礎, 怎講?
筆畫要交代清礎, 換個說法, 筆畫要清礎交代, 說的是, 字與字間的筆畫, 即前字的收筆與後字的出筆(起筆), 不可以一筆就帶過. 筆畫是連續, 但出筆收筆要分辨得出來! 一筆不分輕重就帶過, 就是交代不清礎.
既是連筆書, 怎能不一筆帶過, 這裡講的是筆劃不可不分輕重. 我們都知道. 任何一個字的起筆都必然是重筆為原則, 這個重, 表示說, 和前字的輕要能分別(辨), 能分別, 就是交代清楚, 這是我的解讀.
筆畫要交代清礎, 從行書就要交代清礎, 是散翁的叮嚀!
從以上的竅門, 希望有助於大家入門大草書的認識, 入門, 就在於連筆書寫的基本工, 這基本功的成就, 在於自己的下筆用心, 不必待我寫給你看. 是我的祝願!
註: <千字文>, 如3-25 伺(人旁), 3-51 陣(不是陳), 及其他如有疑點者, 及<商道>, 都請自行參酌修正之.
<頁面圖攝自博物院圖書館 >